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国际正文

美国与台海两岸的核博弈

2014-12-26 09:19来源:能源杂志微信作者:王守谦关键词:核能核技术美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较之于印度,美国更倾向于将苏联拉进旨在孤立中国的核阵营。其主要目标是说服苏联与美国戮力同心,将中国逼进《禁止核试验条约》。早在肯尼迪被刺之前,他就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在与苏联进行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要阻止或者延缓中国的核开发”。当然,在日本学者三船惠看来,美国这么做也有离间中苏关系的战略考量。1963年美国国安会和国务院政策起草委员会的会议记录表明,美国决策者不认同台湾反攻大陆计划,是因为害怕中方为防范美台进攻而重新靠近苏联——“对于美国来说,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中苏和解”。

经过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多方论证和推演,决定与苏联合作,联合对大陆核试验进行警告,或者达成联合采取预防性军事行动的协议,以便限制大陆核试验的政治影响。尽管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最终拒绝了美国的提议,美国军方也对促成美苏联手制华的可能性表示怀疑,但美国并非完全一无所获——美国国务院通过私自将合作方案公之于世的方式,成功地使中苏对立进一步加深,使中国因为核试验同时开罪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对台海局势乃至国际政治都产生了几乎具有相同当量的冲击力。中国对台政策和对美外交因此更为积极、果敢和灵活,使台海局势向着更为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倾斜。与此相反,台湾作为美国远东战略支点的地位开始下降,美台关系的裂痕有所深化。

尽管原子弹爆炸对于改变美国态度具有关键性意义,但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于核能开发的立场宣示,显然是造成美国调整对华关系的主要原因。

早在1950年代,周恩来就委派核物理学家周培源参加了旨在反对核能武器化、规范核战争伦理的帕格沃什会议。在此后的历次会议上,中方代表一直积极推动核裁军并向国际社会传达这一立场。

原子弹试爆成功后,中国领导人突出强调了它的政治意义和威慑作用,并力求引导国内外舆论反对核战争,关注核能民用化。周恩来认为,“原子能现在已经成为常识,世界到处在议论。帝国主义在叫嚣原子战争,我们要把它戳穿,应该使全世界的人民知道,原子能如果为和平建设服务,就可以造福人类,如果为战争服务,就是毁灭人类”。毛泽东也说:“我们应该对人民很好地进行教育,一方面要反对使用原子武器,另一方面我们要掌握原子武器。……从积极方面来说,我们要公开进行教育,认真地进行工作,积极促进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从消极方面来说,我们要号召人民起来,反对使用原子武器,反对进行原子战争”。

但是,台湾当局依然对大陆的核开发忧心忡忡。美国国务院档案显示,蒋介石曾告诉美国驻台湾大使馆官员赖特,这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并给亚洲带来不可想象的心理影响的事件。“外交部长”也当面向他描述了中共只需三枚核弹便能摧毁基隆、台北和高雄的焦虑心态。蒋介石甚至暗示美国中央情报局负责情报事务的副局长克莱因,如果中共因为核能力成功摧毁了台湾政权,他们将不得不与苏联人“妥协”。由于美国国务院有关档案内容尚未完全解密,蒋介石对美国有何要求不得而知,但从其他档案可以推断,他希望美国在无法迅速赢得越南战争和不愿带头推翻中共的情况下,“立即赋予中华民国摧毁中共核设施的资源”。

美国并不认同台湾的看法。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告诉赴美游说的宋美龄,中国的核能力不足以让美国出手打击,核威慑已经足够。相反,若贸然出兵,中国会“使用它们的主要武器和巨大人力在其边界之外进行一场进攻性的报复行动”,而美国则有可能“因为发动了一场核战争受到包括中国周边的那些国家在内的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谴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