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国际正文

美国与台海两岸的核博弈

2014-12-26 09:19来源:能源杂志微信作者:王守谦关键词:核能核技术美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台方“自行研发”与美方制止

学者朱明权的研究表明,美国方面不但反对台湾当局将大陆核试验作为反攻大陆的依据,反而认为它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好机会。1964年11月23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科默在写给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邦迪的备忘录中说,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国地位的削弱,正迫使它改变维持了15年的“僵硬政策”,采取一种“不同的方针”。现在的问题已不是“是否”改变,而是“如何以及何时”去改变。核试验凸显了“红色中国”不可忽视的存在,美国应着手与中国开展“对话”。为了避免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约翰逊政府甚至拒绝了蒋介石的访美要求,两年后又反对蒋介石参加亚太地区“自由国家”马尼拉峰会。

对于美国这种把对台关系置于对华关系大局之下的做法,台湾当局极为失望,决定自力更生研发核武器对抗大陆。蒋介石早年写在日记中的一句话或许非常适用于他此时此刻的心态:“再不要幻想美国援助我反攻复国。……如果自无主张与实力,若与之合作,只有被其陷害与牺牲而已”。

至迟从1965年开始,蒋介石就命令国防部筹建“中山科学研究院”和核能研究所,研发核武器和三军装备。台湾朝野各界对此颇有争议。学者吴大猷致函蒋介石:“首先是对核武器研制经费过于低估;其次是必须冒着与美国冲突的风险;最后是高估了研制成功的机会”。“如果再算上弹道导弹的研制经费,总体上绝非台湾所能承担得起的”。但蒋介石并未听从上述意见,只是同意把核计划交由民用核能机构负责。

从1966年开始,美国决策层不断获得台湾试图从以色列和联邦德国获取核原料和相关技术的情报。以色列此时正忙于中东战争,急需美国支持,因此没有答应台湾要求。学者詹欣的研究表明,台湾曾试图与联邦德国的西门子公司谈判,出价5000万美元购买其重水反应堆。联邦德国愿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保障体制下与台湾签约交易。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稍后赴台为民用反应堆选址期间,台湾方面突然要求调查团为另一处据称由某财团赞助的反应堆选址提供技术建议。美方成员约翰˙麦库伦(John McCullen)怀疑该财团有军方背景,断然拒绝并密报美国决策层。

鉴于形势严峻,美国国务院立即对台湾和联邦德国施压,要求其公开相关核反应堆交易。台湾方面被迫向美国保证,从西门子公司购买的50兆瓦重水反应堆将用作商业电力能源使用,而且愿意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

但是,台湾当局并未停止获得核原料和核武器技术的努力。1972年,美国驻西德使馆科技顾问阿贝尔发现,台湾正在违背承诺,试图从西德获得核原料的后处理设备,而后者正是向核武器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国驻台官员奉命约见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沈昌焕,要求台湾终止这项交易,核废料的后处理改在美国或其他国家进行。数日之后,美国又紧急叫停了台湾与英国的3万公斤天然铀的交易并派人赴台调查,因为这显然已经超出了民用核电站的用量。台湾媒体人魏景蒙事后回忆说,“美国这个代表团在台湾中止了台湾的核武器发展计划,在场的‘中科院’军方人士目睹此情景,悲愤欲绝,但却无可奈何”。

1972年,在美苏冷战中退居守势的尼克松政府决定与中国修复关系。为照顾到中美外交,他和继任者福特开始从台湾撤走核武器储备。中美关系的这一重大转折,使台湾自主研发核武器的心情更为迫切。1976年5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台湾核设施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500克钚不翼而飞。美国强令台方承诺终止所有核原料的后处理研究,否则将彻底终止与台湾的原子能合作。卡特上台后,除严令台湾必须向美方开放所有核活动之外,要求把所有的钚有偿转移至美国境内,研究用反应堆也应停止运转,只保留有限的民用核能生产能力。

里根政府上台后,美苏冷战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对台湾民用核能的后处理不再干涉。台湾先后从美、英、法和南非等国购买大量核燃料,建设核电站和核反应堆等相关设施,研制核武器的心愿重新萌发。1988年1月,台湾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被美国策反,携带核计划文件叛逃美国,致使其核武研制计划彻底曝光。美国迅速施压,拆除了价值18.5亿美元的重水反应堆,彻底终止了台湾的核武梦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