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煤制气示范项目不应成为宣传样板

2015-01-09 16:14来源:能见派关键词:煤制气能源局煤制合成天然气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在2014年1月,国家能源局还是宣布了到2020年煤制气产量目标为500亿立方米/年的规划,而环保护部副部长也公开支持煤制气扩大开发生产。即使有中国首家煤制气示范工厂这个前车之鉴,许多中国官员却还都认为煤制气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大范围铺开。

煤制气示范项目不应成为宣传样板

2013年,中国放弃了之前的谨慎政策,开始大规模部署煤制合成天然气项目(煤制气项目)。煤制合成天然气是碳密集型工艺,且需要大量用水。2013年的政策变化是因为急于应对雾霾危机与煤炭产业的衰退,而在节能减排与节约用水道路上退了一大步。

中国政府的这个新政策恰在中国第一座煤制气示范工厂投入商业化运作之前出台。而自从中国煤制气工厂开工以来,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示范项目的性质,并说明如果缺乏全面透明的评估,匆促上马煤制气项目的危险性。

1.中国政府大力提倡煤制气开发

从2013年起,中国政府就一直在推行煤制合成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煤制合成天然气就是用煤炭和水合成甲烷的一种工艺。煤气转化技术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炭与水资源。如果中国急于大幅增加煤制气产能,则可能陷入一条碳密集型的发展道路,加剧水资源污染与短缺,让能源行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中国第一座煤制气示范工程最近刚启动运行。中国是否会科学透明地对示范工厂加以评估,是否视示范工厂为试验手段而非宣传工具都将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2013年出台新政策推广煤制气主要还是迫于各种危机的压力,没有经过深思熟虑。2013年以前,中国政府对煤制气开发还一直持限制态度并叫停了除4个示范项目之外的所有开发项目。

然而,到了2013年3月,在第一座煤制气示范工厂商业化运行之前的数月,中国政府突然一改以往的谨慎与限制性政策,转而大力提倡煤制气开发。政策变化的背后可能有几个因素,包括雾霾问题恶化以及煤矿产业萧条。中国东部城市的雾霾危机导致社会不满,在舆论压力下,雾霾城市纷纷计划用天然气取代煤炭。西部城市煤气转化项目一方面可以满足东部城市的用能需求,一方面也能缓解雾霾问题。同时,中国的煤矿产业正处于衰退期,希望找到新市场来拉动煤炭需求,而煤制合成天然气开发正符合要求。

雾霾危机、煤炭产业萧条都是局部性的、临时的。而中国煤制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却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气候变化有着长期的影响。为了应对局部性的临时问题,不全面评估示范结果,就对煤制气做出如此重要的决定,实在不科学。

原标题:煤制气示范项目不应成为宣传样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气查看更多>能源局查看更多>煤制合成天然气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