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煤制气示范项目不应成为宣传样板

2015-01-09 16:14来源:能见派关键词:煤制气能源局煤制合成天然气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政治驱动下的突击发展风险巨大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开展了多个煤制气与其他煤制合成燃料示范项目。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示范项目无一不出现成本持续增长的情况。在最初评估、 初步设计、预算、最终设计、实际施工与附加物改造过程中,大多数项目的成本都会增加2-4倍。实际上,在评估尚未商业化的技术时,规划初期经常都会低估成本。美国大多数拟开发的煤制气项目最终都被取消了。唯一建好的煤制气厂在投产不到两年内也宣告破产。

对不熟悉的复杂工程项目进行成本估算从来都不是精确的科学,充满了高度的不确定性。没有一个规划者可以预见所有情形,像是因技术或官僚问题而造成的延误、操作方面的技术难题、工人安全方面的危险及环境影响等,而这所有的情形都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是体制性的或具有地方独特性的,一国技术商业化的经验并不总是能成功复制到他国。只根据初步成本评估就做出重大的投资决定,想法太天真,风险极大。

多个初步评估表明,在中国,煤制气比进口天然气的竞争优势很有限。在几个工厂成功商业化生产煤制气之前,很难确定这些初步评估是否现实。示范项目可以测试煤制气技术在中国商业与体制环境下是否具备商业化生产条件。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能对政策制定者与煤制气的潜在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参考。对于一个像煤制气这样成本高、对环境影响大的技术而言,中国政府应该恢复之前的谨慎态度,将示范项目视作试验手段而非宣传样板。

能源基础设施开发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新技术商业化也往往要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学习。政治驱动下的匆促发展往往只能适得其反。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的加利福尼亚风电狂潮就是个好例子。在加州政府的鼓励下,风能先驱者们投资了许多风电机制造公司,造了数千个风电机。虽然有了生产数千个风电机的经验,风电技术在当时还是不成熟。加州风电机制造商最后无一不破产收场。直到几十年的发展之后,风电才开始有竞争力。

加州风电与中国煤制气之间最重要、也最危险的差别就是环境影响。虽然80年代加州的风电狂潮变成了商业灾难,但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国持续的煤制气狂潮则会对经济与环境造成双重打击。虽说企业家们敢于冒险的精神可嘉,但公众不应该为他们造成的环境影响而埋单。

原标题:煤制气示范项目不应成为宣传样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气查看更多>能源局查看更多>煤制合成天然气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