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声音】中国恐难在2018年前实现全国性碳交易计划

2015-01-14 09:48来源:能见度关键词:碳排放碳交易燃煤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碳交易规模仍然很小

汤森路透集团碳点公司预测,今年试点的碳交易量将增长50%,达到4000万吨;碳市场的价值将增长11%,达到1.46亿欧元;而碳排放许可证的交易量也将在2016年升高至6000万吨,并在2017年达到7500万吨。

考虑到欧盟和北美的碳排放交易体制都建立已久,因此,若将中国七个试点的交易量与之相比,则有些不公平。但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为77亿吨,这说明中国碳交易计划的重点应放在未来的潜力上,而不是目前的成果上。

许多观察人士都认为,试点属于新事物,目前不应该对其过于严苛;但柴洪亮提醒,试点流动性差,同时缺乏私营领域的参与,外界对这两个问题的担忧是有根有据的。

柴洪亮还说,开放政策,让碳交易不限于特定部门,会使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此外,设立碳抵消信用基准点(术语为“核证减排量”)也会增加碳交易量,因为与试点发放的常规碳排放许可证相比,此举更能够增加碳买卖的机会。

今年,紧控碳抵消信用的供应,防止价格暴跌,这点也十分重要。此外,今年还有可能出台政策,禁止国内项目使用水利项目的抵消信用,而水利项目的抵消信用占中国总抵消信用的三分之一。

建立全国市场

地区性试点的监管部门希望能够改革自身市场的政策;而在中央层面,全国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将从今年1月起负责制定全国碳排放上限。

发改委将为各省设立临界值,但具体限额需要经由国务院的同意。发改委还需要确定在哪些领域设立碳排放上限。

2016年到2021年的第13个五年计划已准备就绪,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努力制定出全国碳排放交易方案,方案规模将远远超过试点的有限规模,方案既要与整体经济发展重点相一致,又要有效控制碳排放。

(原文标题为《中国“恐难在2018年前实现”全国性碳交易计划》。本文经中外对话授权发布。 中外对话(www.chinadialogue.net)是一个致力于环境问题的中英双语网站,总部位于伦敦,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作者简介:约翰 麦克加里蒂,中外对话副总编。翻译:王宁。)

原标题:声音│中国恐难在2018年前实现全国性碳交易计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