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石定寰:全球能源互联网打开新能源发展的全新视野

2015-02-16 09:13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全球能源互联网电网技术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能源互联网》这本书是在我国能源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能源革命的新形势下,出现的一本有重要意义的专著。书中放眼世界,分析了当前新的科技与产业革命背景下,能源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在促进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实践,是一部从理论高度对未来全球能源的解决方案提出了系统化理论的重要专著。

多年来,我一直希望看到我国能源领域出现这样一部专著,阐述中国能源工作者对全球能源问题的独特看法与缜密思考,我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本书正是发挥了这样的作用。这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能源革命的思想、促进能源工作者开展深度思考、推进能源革命理论的贯彻实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希望更多的能源工作者能够认真阅读和学习这本书,由此引发能源领域出现更多更好的思想与见解,促进我国能源革命的思想与实践不断深入,持续创新,最终走在世界前列。

我之所以强烈推荐这本专著,源于书中的思想与我正在从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息息相关。我认为,这本书也将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未来能源革命的方向,一是能源属性从高碳到低碳的清洁替代,二是能源利用从低效到高效的电能替代。“两个替代”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全球能源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与大方向,这对于以后进一步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技术层面看,要实现“两个替代”,还需要跨界创新与技术融合,需要依靠当代的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的电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相互融合发展。

我认为能源发展的步伐从不墨守成规。十年前,我们可能都想象不到,太阳能、风能这些看似很不起眼的新能源会在我国今天的能源结构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情况始料未及,甚至在若干年之前,我国能源领域内还有不少同志把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当成垃圾电,而不被看好。但是仅仅经过不到十年的努力,可再生能源就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发挥出超乎想象的作用,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就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产业,使得我国步履坚定地迈入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大国”和“市场大国”之列。

2014年,根据几个不同的统计口径计算,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1亿千瓦,风电发电量超过1500亿千瓦时,风电已经超越核电成为我国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在整个国家能源供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2014年装机容量达到近3000万千瓦,预计还将保持高速发展。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亿千瓦,风电装机将可能达到2亿千瓦。

尽管如此,这样的数据和比例相对于我国能源革命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014年APEC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分别做出承诺,我国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一次能源比重的20%。按照我国现在的能源预测计算,15年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接近60亿吨标煤,20%的非化石能源占比就意味着很多能源生产任务将要交给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去完成,风电、光伏发电等装机量要超过10亿千瓦,如果风电和光伏发电发展速度与质量跟不上,那么实现20%的非化石能源比重的目标将会非常困难。

新能源要完成历史重任,必须要从能源革命的意义上去理解和践行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德国作为世界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已经确立了到2050年80%的电能和60%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一些北欧国家如挪威已经实现了几乎全部能源消费来自清洁水电的低碳路径。这些国家的目标与实践让我们看到了这场由新能源能引发的能源革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也让我们树立起推进我国能源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实现从高碳到低碳发展目标的信心。

《全球能源互联网》这本书恰逢其时地提出了未来能源发展方向和趋势,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意义深远。就我了解,其实很多能源界人士仍然对未来可再生能源成为重要能源、发挥替代作用心存疑虑,保持观望。这主要因为近年来新能源行业的确出现过一些效益波动和起伏。但这本著作让我们从宏观层面和理论层面在未来的方向与路径上统一思想和认识,让大家携手坚定不移地向低碳与高效的方向努力,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对于我们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在中国能源清洁替代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此外,这本书也促进了我国能源领域的思想和智慧走出国门,将中国能源界对全球能源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与认知和全球能源界人士共享,为全球能源发展路径做出中国这样一个能源大国应有的贡献和指导。书中提出的“一极一道”能源思路,分析了我们周边地区的资源将怎样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这也将指导我国企业和相关投资机构将视野与发展空间向周边地区辐射拓展,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打开能源领域的全球视野。

原标题:全球能源互联网打开新能源发展的全新视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全球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电网技术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