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煤炭角色再认识

2015-02-26 11:34来源:《能源评论》杂志关键词:煤炭行业燃煤发电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煤炭行业已结束“黄金十年”,低价位徘徊或成“新常态”。作为基础能源,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不革命不行。但是“去煤化”不可取,煤炭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煤炭领域革命的核心在于整体推进煤炭在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利用。

未来20年仍是主体能源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是由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的。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煤炭消费量仍将大幅增加。《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煤炭消费量约42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量比例仍高达62%左右。

从全球来看,煤炭在能源发展中也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第22届世界能源大会的官方报告指出,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能源构成的基础,煤炭仍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BP(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显示,过去10年煤炭作为发展最快的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从2004年的27.2%增长至2013年的30.1%。

但煤炭长期大规模开发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变差。我国53%的煤炭资源埋深在1000米以下,褐煤和低变质程度烟煤占55%,优质煤炭资源逐年减少,开发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二是煤炭科学产能比重较低。满足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条件的科学产能仅占1/3,这也是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三是煤炭输配不合理,煤炭调运形势紧张。四是煤炭利用效率低。发电及供热平均综合利用效率仅为4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尤其突出的是,煤炭的大规模粗放落后使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统计显示,在主要污染物排放中,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占90%,碳氧化物占75%,总悬浮颗粒物占60%,二氧化碳占75%。同时,每年还要排放数吨渣尘,重金属超过2万吨,对人体危害很大。

“科学产能”是方向

我国煤炭行业正逐步进入需求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攻坚的发展时期,需要消化超前产能和库存,同时环境制约因素增强。这与一定时期以来我国煤炭开发方式粗放、煤炭产能调控政策不科学不无相关,也误导了煤炭市场各类主体的行为。对此,应强调将“科学产能”作为未来调控方向,即在一定时期内保证持续开发储量的前提下,用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采煤炭资源的生产能力。

研究显示,科学产能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生产安全度、生产绿色度、生产机械化程度三大方面进行分析,由12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2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以2010年全国煤矿的煤炭产量32.4亿吨为例,符合科学产能要求的煤炭产量仅为10.78亿吨。

我国煤炭资源保有量为19455.89亿吨,其中,已利用资源量为4040.37亿吨(约占20.8%)。煤炭资源的分布呈现“井”字型的分布格局,以“两纵”(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线和贺兰山—龙门山线)和 “两横”(天山—阴山线和昆仑山—秦岭—大别山线)四条线为界,可划分为东北区、黄淮海区、东南区、蒙东区、晋陕蒙宁区、西南区、北疆区、南疆—甘青区、藏区九大区域。

原标题:煤炭角色再认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