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通信评论正文

安筱鹏:中国应该如何认识和迎接工业4.0?

2015-03-10 10:10来源:和讯网作者:安筱鹏关键词:工业4.0通信技术安筱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整合产业资源:把增强智能装备和产品自主发展能力作为智能制造的突破口

尽管产品智能化已走过了很长的历史进程,但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潜能来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产品智能化处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3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尺度内,重大装备和产品的智能有可能走向成熟。因此,需要围绕重大装备和大宗消费品的智能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打造贯穿全产业链的新兴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增强重大智能产品的自主发展能力。

一是重大智能装备的自主可控。就是要适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在产业发展的布局上,在集中力量突破单机智能设备及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和产业瓶颈基础上,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前瞻布局,加快实现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电子、家电、纺织、钢铁、石化、冶金等重点行业的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核心装备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可控,从智能生产线装备、智能工厂装备等系统级的角度重新思考产业突破方向。

二是大宗消费型智能产品的自主可控。有两条主线需要关注,一是传统产品智能化之路,吉利李书福说,汽车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比尔盖次说汽车“四个轮子+一部计算机”,两种极端状态下汽车的智能化有很多形态。二是新的智能硬件产品不断涌现,如百度的智行车(DuBike)、智能筷子(筷搜)等,我们看到北京、深圳、上海正在兴起一轮创客潮流,以新的智能硬件(硬件+软件+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形态正在兴起,一个新的创新网络、分工网络正在形成。因此,围绕传统产品智能化和新的智能产品形态这两条主线,完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协同创新机制,发展智能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消费电子、智慧家庭、医疗设备、智能穿戴等产品,带动制造业产品高端化发展。

(三)突出试点示范,把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制造的切入点

发现最佳实践,总结行业经验,加强交流推广,开展试点示范,是过去几年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基本思路,也是德国在推行工业4.0的基本方法。西门子、大众、宝马、博世等在讲到智能制造时,都提到他们所认为的最能体现工业4.0理念的全球最佳智能工厂,而且有许多是在中国。在行业及区域层面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体系应当是下一步可以考虑的重要工作方向。

一是在行业层面推广智能工厂。选择电子、汽车、机床、机械、冶金、纺织等重点行业开展智能工厂应用示范,首先要推广普及单机智能化,围绕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系统,组织开展装备智能升级、工艺流程再造、基础数据共享、远程诊断维护等试点,逐步实现车间级、工厂级的智能化改造,不断探索智能工厂普及过程,不同行业新的产业生态系统的演进规律和发展模式。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二是在区域层面推广智能制造系统。在产业集群内构建跨企业的智能制造生产体系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将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这方面,德国工业4.0和IBM的智慧地球都用了同一关键词:系统的系统(systemof system)。IBM说城市是系统的系统,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给我们介绍时也说到智能制造是系统的系统。制造过程的信息感知、互联、集成必然把制造带到一个系统的系统时代,树立智能制造的系统观也是理解智能制造本质的重要内容。要以增强国家级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为出发点,围绕集群内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网络制造的集成应用,探索如何构建企业间高效协同的智能制造体系和产业价值链体系。

原标题:中国应该如何认识和迎接工业4.0?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业4.0查看更多>通信技术查看更多>安筱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