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财经正文

建立“国际碳银行”

2015-03-27 11:26来源:北极星售电网作者:李兆清关键词:电力金融李兆清碳银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7年7月,我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为中国节能减排事业写一篇文章,周小川行长为此专门写了《利用金融市场支持节能减排工作》一文。

他在文中写到,“认真研究、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探索在国内试行排放配额制、发展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同时,“通过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调整不同经济主体利益,有效落实环保和节能减排。”

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最高战略的今天,上述文字显得尤为珍贵和引发笔者更多深思。

一、培育全国性碳金融市场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由此,3月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绿色化”,并且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这是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概念的提升——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之外,又加入了“绿色化”,并且将其定性为“政治任务”。换句话说,这是“四化”变“五化”。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背景下,我国应通过筹建新型国际金融机构,以绿色资本构建“国际碳银行”,构筑全球法律、规制和全球治理的巅峰蓄势,占领金融、环境、能源、经济、科技、道德的制高点,再造国际资源分配体制和国际商品分配机制,完成全球分工体系、世界结构的重组和重构。

1、碳市场明年启动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我国碳交易市场将于2016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将按照5+1模式(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务业)运行,凡是5+1内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都将被纳入,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40亿吨。

届时,碳交易将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个人可以炒碳,企业也可以因减排而赚钱。但美好的愿景仍面临法制瓶颈、规则门槛等诸多制约。

我国碳交易、碳金融市场蕴涵着巨大市场创新机会。到2020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量将达到3.5万亿美元,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最大的能源交易市场。

2、电力行业需顺势而为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电力规模最大国家,截至2015年3月底,中国电力装机达到近14亿千瓦,其中电力行业占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5%左右。因此,只有中国电力行业进入碳市场,才能建立完整的交易体系。

例如,欧盟已有北方电力交易所、未来电力交易所等电力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球首位。

电力生产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其中二氧化碳排放占比最大。除化石燃料燃烧的直接排放外,烟气碳酸盐或石灰石脱硫处理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是发电企业的排放源之一。

碳金融在我国正处于起步期,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家,存在巨大的碳交易市场,然而我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并不发达。

建议国家在控制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放松对各类碳金融产品的政策限制和管控,充分激活碳金融市场,打通排放企业碳资产融资通道,支持碳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同时,对于新兴碳金融机构的发展,在税收、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碳金融领域研究给予财政和科研经费支持。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金融查看更多>李兆清查看更多>碳银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