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市场正文

【图文】聚焦新电改:你不能不知的五大方面

2015-05-12 08:0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整理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发电企业输配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市场缺失的问题

景春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研究员

如何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一要放开配售电,重新界定电网企业功能。通过改革,构建多个售电主体,让电网企业专注于输电业务,能够逐步实现用户选择权的放开,形成“多买多卖”市场格局。二要放开电价。占到全国用电量八成的工商业用电将由市场来定价,这是电价机制的根本性改变。 三要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此次改革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让企业自主决策。水、电、煤、气都属于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但电的基础性特征更明显。可以说,电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系统中扮演着“神经中枢”的角色,其在能源品种里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所以改革必须要慎重,不能出现误判。与其不切实际地追求“一步到位”而踟蹰不前,不如“小步快走”务实推进。此次改革方案是相当务实的,是电改的“升级版”,应该能够成为一个阻力较小、收效明显的改革方案。

未来,在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上,以下几方面问题需明确 :关于售电侧放开,文件明确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等 5类企业将来可能成为新的售电主体,不同售电主体如何公平竞争?文件里指出组建相对独立的交易中心,什么是相对独立?谁来组建?谁来投资?谁来运营?监管机构是谁?文件规定过渡期间仍由电网申报,通过输配电价回收。过渡期有多长?从根本上改变交叉补贴的配套措施是什么?

可再生能源的微网时代或将开启

孙航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会

对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而言,本轮电力改革最大的冲击,可能就是在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放开之后,其将不得不与水、火、核等较为成熟的传统电力进行正面竞争。目前看来,上述可再生能源在成本及稳定性上还无法与水火电相比,鉴于当下中国电力市场处于过剩局面,可以预见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将成为可再生能源面临的主要挑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营性电价放开方面,“9号文”选择了相对平缓的“有序放开”方式,固然力度不如业内预期,但风电、太阳能、生物质也由此获得了一些发展时间,这期间其竞争力的提高应由以下三方共同努力 :组件装备企业应提升技术水平,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其价格 ;发电企业应提高管理水平,压缩工程造价及度电成本 ;各级政府则应着手完善适合于本地的相关机制,以确保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消纳。

正如“危机”一词中既包藏“危”又蕴含“机”,新电改中亦不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机遇。九号文明确要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其中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燃气热电冷联产等,辅以电网盈利的新模式,以及新增配售电市场的放开,未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有望成为部分企业或工业园区的电力来源,或许可借此开启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时代。

总体而言,“9号文”对于可再生能源还是给予了不小的关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包括可再生能源配额在内的多项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在其共同作用之下,市场化与清洁化两条主线同时推进,将成为新电改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

电改是能源互联网最大的制度红利

曹寅 迈哲华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

能源互联网特别强调能源电力系统的端到端互联,而电改前的电力行业体制导致发电侧和用户侧的互联根本无法谈起,分布式发电项目的开发也困难重重。

但是随着“9号文”出台,新一轮电改大幕开启,即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电业务和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力度不可谓不大。“放开”为能源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扫清了体制障碍。未来,在电改得到有力落实的前提下,发电、售电、配电行业的竞争将前所未有的激烈,售电价格竞争将会出现,但以服务和消费者体验为核心优势的新型售电和配电企业将会走得更快,也能走得更远。而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不仅仅是发电资产的规模大小,更需要在提供优质低价电力的基础上,推出增值服务来吸引并粘住售电企业和用户。

这就需要仰赖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来实现。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收集并分析不同电力用户的用能和生活习惯,设计并精准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方案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且由于电力商品的实时性、无形性、供求波动性,同质化等经济技术规律,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更需要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来保障电能的生产、输送、使用动态平衡,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此外,李克强提出的“互联网 +”行动计划掀起了中国传统行业接受互联网改造的浪潮。松开了体制束缚的能源互联网,未来还可以和其他产业互联网融合对接。能源互联网甚至会成为包络一切产业互联网的网上之网,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化最重要的动力和基础设施。

新电改准确把握了全球电源发展趋势

寇楠楠 彭博新能源气电分析师

“指导意见”通过回顾自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了这一轮改革所面临的环境与亟需通过改革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上一轮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我国电力工业的建设,以满足我国快速工业化进程对电力的刚性需求,那么这一轮深化改革也同样准确地把握了当今全球电源发展的大趋势 :如何向清洁能源转型,如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如何加强电力系统的安全,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这次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包括 :第一、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第二、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形成 ;第三、各类规划协调机制不完善 ;第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面临困难 ;第五、立法修法工作相对滞后。归纳起来,核心目标就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

综合来看,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主题。一方面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发电、输配电、交易、售电和用户等各个市场主体的身份、定位和交易的规则,减少政府对电力行业的直接干预 ;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对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对各个环节的经营与安全进行监管、以及对立法的完善。

近期来看,输配电价核定试点范围扩大、发用电计划,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相应改革可能会有较为明显的进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发电企业查看更多>输配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