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市场正文

【图文】聚焦新电改:你不能不知的五大方面

2015-05-12 08:0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整理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发电企业输配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电改之机遇和挑战

改革为包括华能集团在内的众多发电企业提供了机遇,也带来挑战。随着经营电价、售电业务、市场性发用电计划的有序放开,改革将给发电企业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和利润增长点,但也伴随着竞争和挑战。发电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与大用户直接交易,提供发售一条龙服务。然而大用户往往对价格敏感,倘若发电成本不占优势,最后的市场份额花落谁家还很难说。尤其对于燃煤电厂,挑战将更为严峻。由于低成本的水电拥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核电还有安全的“帽子”,可再生能源又必须保障性收购,大量的燃煤电厂可能将面临利用小时数下滑的局面。

新电改之新要求

改革新形势对发电企业提出新要求 :一是要提高发电低碳化水平,控制发电成本 ;二是要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 ;三是鼓励成立专业团队,研究发电权交易规则和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服务的商业机会,积极参与各项清洁机制交易与电力市场辅助服务。

在新形势下,发电企业要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市场。首先,要不断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推动向“以销定产”的方向发展。第二,加大布局配售电业务和需求侧增值服务的力度,逐步从单一的电力生产向电力生产与服务并重转型,构建发售一体化的业务格局。第三,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模式,发挥科技产业及金融产业优势,创新营销方式,加强产业协同,在燃料套期保值、电力套餐设计与个性服务、节能服务与智能家居服务等新领域,创造新的营收渠道。

新电改之能源互联网应用

此次新电改的现实背景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电力消费增长乏力,但互联网 +、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生产力却快速成长。未来,在电改得到有力落实的前提下,发电、售电、配电行业的竞争将前所未有的激烈,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不仅仅是发电资产的规模大小,而是更需要在提供优质低价电力的基础上,推出增值服务来吸引并粘住售电企业和用户。这就需要仰赖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来实现。以“三放开、一独立、一深化、三加强”为重点的新一轮改革,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力度不可谓不大。“放开”为能源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利好。

新电改之储能发展新前景

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是此次新电改的一个重要内容。据悉,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已经获批,预计将很快正式对外公布。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高效利用、分布式能源消峰填谷、小微电网稳定运行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电改的背景下,或将成为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新的关注点。

目前较为成熟的储能技术有抽水蓄能、电池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三种。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很好的大量存储电能的方式,然而其建设严格受到地理条件限制,难以满足各地形条件下的推广应用。电池储能技术相对成熟,且在上述三种储能方式中电能转换效率最高,但其工作寿命往往只有 2 ~ 3 年,不仅更新换代成本高昂,且后期处理环境污染严重。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建设限制条件相对较少,且环境友好,或将成为解决新能源开发利用中诸多问题的最优选择。作为前沿科技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水平先进、技术难度较大,目前国内仅清华大学建成的 500千瓦实验型电站规模较小,尚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而且电站建设成本较高。作为能源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储能技术和发展方向的跟踪关注,提前布局研究,把握机遇、重点突破,拓展公司产业链,将其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 家 说

新电改关键在于操作

周大地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新电改对发电行业的意义在于,在电力基本平衡或略有短缺的情况下,人人都会想要多发电,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发电计划完成不了,给你分4500小时、5000小时,结果让发 4000小时,在这种情况下他要多发就得有人少发,这是个问题。有些厂可能会出现财务成本比较高的问题,特别是新电厂,老电厂反正已经还完贷了,它就是个运行成本问题。还有,天然气发电肯定贵了,煤电肯定便宜了,要是真正放开了,没有外部性的内部化了,很难说谁更有优势。

分布式能源的实现,实质上是个经济性的问题,如果说电网过去要负担很多电网稳定问题、保底供应等问题,那么这些成本到底怎么办?我个人认为,分布式还是需要鼓励的,特别是像那种屋顶或是那些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热电联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真正的热电联供。现在有很多半真半假的热电联供,热负荷不稳定也想发。

真正的余热利用、真正的热电联供、真正的分布式能源,可以肯定,第一价格是比较低的,第二,它也是比较节能和高效的,或者清洁的。那么对可再生能源我们应该补贴,但对余热利用和热电联供这部分的,我们应该至少不歧视他们。现在为什么上网难呢?大电厂都发不了电,完不成任务,他们再上来一挤,大电厂空转着,这个成本怎么办?如果这些经济关系不理顺,到时操作起来都很麻烦。谁来负担总的成本,怎么来计算最优化的最低成本的形成,这是个大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发电企业查看更多>输配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