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中国核电“造船”出海

2015-05-28 16:00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关键词:一带一路核电走出去核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被认为是中国核电发展的关键一年。年前,业内就预判,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核电项目的重启、大型核电企业兼并重组、中国核电“走出去”等重大事项,都极有可能在2015年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月4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的共同见证下,中阿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根据协议,中方将向阿方提供反应堆技术和核电站整体设计,后者负责项目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作为双方授权企业将负责协议的具体实施。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与中国另一家核电巨头——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集团)在20多年核电建设运营的基础上,通过汲取法国M310核电技术的先进设计理念,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型。这种机型不仅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而且安全性高,其特有的双层安全壳,可以抵御大型商用飞机的撞击。

布局海外

近年来,随着中国核电企业技术实力的提高,以及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以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为代表的中国核电企业正在成为角逐全球核电市场的一支新生力量。

除了阿根廷外,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南非、土耳其,甚至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都与中国的核电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

中广核集团通过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参股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的开发建设,进入英国核电新建市场;国家核电与中广核集团分别和南非核能公司签署协议,通过提供核能技术培训项目,获得了进入逾5000亿元人民币南非核电市场的门票;中广核集团还与罗马尼亚达成合作意向,成为该国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的最终投资者。

继高铁之后,核电正在成为“中国创造”的又一张名片。中国领导人在出访中多次将核电“走出去”作为双边交往的一个重要议题,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时多次推介中国的核电技术。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核电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正在从过去的“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向“造船”出海转变——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电技术输出,带动工程、设备、材料、技术服务以及技术标准的“走出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此前的工程分包、设备供应和提供资金。

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曾对媒体表示,罗马尼亚项目是“借船”出海,英国欣克利角C项目是“拼船”出海,“借船”和“拼船”的目的是为了学习、锻炼能力,实现最终“造船”出海,“只有我们自主的核电技术走出去,实现 造船 出海,才能带动装备制造业最大程度走出去。”

据贺禹介绍说,目前中广核集团除了参股欣克利角C项目外,还在英国初步锁定了一个控股项目,一旦“华龙一号”通过英国技术审查后,就将应用于该控股项目建设。

“届时将真正实现中国自主先进核电技术在英国落地,实现 造船 出海。”他说。

原标题:中国核电“造船”出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核电走出去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