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物联网好似 从魔法到诅咒

2015-06-01 09:06来源:奇笛网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智能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也是海德格尔(译者注:20 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的核心观点,这也激发了物的魔力。首先,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存在,万物都是可用的。我们的身体不假思索地去使用物品,用其执行非常复杂的系列活动,而这一切都是下意识的,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

在这个世界中充满了我们依靠本能就可以获取的信息,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人们沉迷于二次元数字世界中,这种依靠本能获取的知识还不能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利用我们的知识去理解事物的工作机理,并且用其塑造更有意义、更为充实的物与物的连接,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然而人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寻找「数字包豪斯」

回到上世纪 20 年代,包豪斯运动中使用两个口号来定义其自身:首先,形式应该遵循功能;其次,设计应该忠实于材料。

包豪斯设计风格是非常诚实的,在该种设计中不会为金属镀金,也不用石头雕刻玫瑰花瓣,更不会仿造希腊石柱让屋子看上去庄严肃穆。我们在遇见一种材料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如何处理它,将其忠实地还原。

仅仅一块屏幕是无法和我们产生交流的,但是这些屏幕却将我们从真实的环境中抽离。不仅如此,当我们为了在网上尽情浏览或者刷卡付账而同意了各种条款之后,我们的个人信息在悄无声息中被第三方拿走了,而我们甚至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

那么如果我们能否按照包豪斯的理念来设计物品,利用互联网真正地使其具备智能,既具有差异化又能够契合其自身功能呢?我们能够直观且不费力地去理解物体的功能吗?我们能不能让这些连入网络的物体通过其设计特性向我们展示数据的流向,比如我们的信息如何被使用,谁能够接触这些个人信息,以及信息因何种原因汇总到何处?

如果物联网的设计如同蓬皮杜文化中心一般会怎样?从墙体之外可以通过透明管道清清楚楚地看到其中发生的事情,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假设,而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问题:在一开始,人们为什么需要网络呢?

原标题:物联网好似 从魔法到诅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物联网查看更多>传感器查看更多>智能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