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聚焦】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研究与建议

2015-06-10 11:37来源:中国日报关键词:能源体制改革能源消费能源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严重滞后的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使得行政权力成为配置能源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市场难有作为。在经济层面上,行政干预建立并维护行政性垄断和价格管制,市场的竞争机制和价格生成功能基本丧失。我国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和环境问题由此形成,且长期难以解决。

3、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国能源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严重阻碍了充分发挥市场潜能、让市场在能源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以此来解决我国能源发展困境的现实途径,阻碍了我国实现未来潜在200万亿元、甚至30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

能源问题阻碍经济运行并非我国特有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中,全球石油供应出现严重紧张,主要经济体受此影响而陷入高通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能源危机促使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反思能源发展策略并采取应对措施。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主要有开源和节流两种策略思路。前者以美国为代表,千方百计扩大并保障石油供应,长期维持低油价。后者以欧洲和日本为代表,通过税收等各种政策手段,提高石油价格,节约石油消费、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并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

长期以来,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是美国能源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此,在过去三十多年间,美国积极在世界范围内介入主要能源生产地区的局部冲突。在积极开源的策略下,美国能源价格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处于较低水平。长期的能源低价,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也诱发了高能源消耗的生产、生活方式:美国每万美元GDP能耗和人均石油消费量远高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我国目前的能耗比是美国的2.3倍。即便在2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能耗比能降到美国当前的水平,以200万亿元人民币的GDP总量计,20年后我国能源年消费总量将是当前的1.4倍,占到目前全球能源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倘若我国的能耗比能降到日本、法国和德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水平,我国就能以当前或略高于当前的能源总消费水平支撑4倍于当前的经济总量。

节流则要求打破我国能源领域现行的行政性垄断和价格管制,利用市场和政府的手段把能源的价格机制理顺,让价格真实反映能源资源的现状,并以此促进能源的节约、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对高污染化石能源的有效替代。

原标题:聚焦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研究与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体制改革查看更多>能源消费查看更多>能源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