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解析】工业4.0的M和I

2015-06-16 10:26来源:智慧城市圈子关键词:工业4.0互联网+制造业体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联盟成员主要包括传感器、工业FRID制造商如Balluff、Schaeffler,以及软件集成开发商如Delta Computer System、MDT Software等。三菱电机与这些成员企业优势互补,三菱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业自动化部分,其他联盟成员提供联网通信的硬软件平台,帮助三菱用户更好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选择。

6.M版方案小结:

M版方案都是以大型先进制造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技术环境为基础,叠加了一些互相交叉的、边界较为模糊的互联网相关概念,如物联网、云/大数据、CPS等。实质内容仍然围绕着硬件智能化、软件一体化、工业自动化展开,从制造业企业本身的技术优势出发,实现互联网+制造。工厂内的制造场景在方案中居于中心位置,企业内网包含在外围,公共互联网处于边缘,外部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服务可有可无。

M版方案都有雄厚的工业制造背景,德国版(工业4.0、慧连制造、数字工厂)以汽车工业为基础制造场景;美国版(炫工厂)以飞机发动机、内燃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为基础制造场景;日本(e-F@ctory)以半导体、汽车工业为基础制造场景。呈现技术和投资门槛双高、封闭体系、中心化驱动的特点。

门槛双高:M版方案集合当今世界顶尖的制造技术,如工业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工业级增材制造、创新材料科技等等,这些专有的技术的核心部分大都掌握在少数几个业内领先的大型工业企业手中,技术门槛高;M版方案的落地场景,也即各类智能工厂,造价不菲,如GE的Pune炫工厂,投资两亿美元。

封闭体系:M版方案虽然都提到了互联网、云、大数据的作用,但其中的互联网强调的是近场通信(RFID)、传感器等新技术带给互联网底层连接对象的变化;云,大部分是企业内部沟通用的私有云;大数据,也往往是企业搜集的内部数据,以物的运行数据为主,人的活动数据较少。

中心驱动:M版方案的推动呈现中心化的特点。不论是博世的慧连制造、西门子的数字工厂、GE的炫工厂、三菱电机的e-F@ctory,核心企业在这些方案中的强势主导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德国政府的“工业4.0”方案中提到了生产组织结构分散化、网络化,制造流程由多个不同的企业共同完成,但至少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除非门槛双高、封闭体系被打破,否则分散化网络化生产组织形式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停留在纸面上和口头上,落不了地。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M版方案的最大用户,往往正是提出者自己:三菱电机的e-F@ctory方案2012年落地在自家的Nagoya Works、西门子数字工厂2013年落地在自家的成都工厂、GE炫工厂2015年落地在自家的Pune工厂。从这个意义上说,M版方案只是“巨人的游戏”。此类方案中,创新的速度似乎并没有因为互联网因素的加入而显着加快,仍然按照工业企业原有的步伐不紧不慢地渐进式前进。

原标题:互联网+制造业 M版与I版是什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业4.0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制造业体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