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煤炭不能呼吸的痛:“煤炭革命”的核心是清洁利用

2015-06-17 09:09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开发火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积极推广高参数先进发电技术和淘汰低参数小机组,推进清洁高效煤炭发电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加快发展煤炭发电污染控制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整体提升煤炭发电水平。

中国超(超)临界和循环流化床等先进燃煤发电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低容量、低参数锅炉比例偏高,影响整体煤炭发电效率。应实施煤电升级战略,加快促进煤炭发电行业由局部领先向整体节能环保转变。以先进高效清洁煤电技术为引领,继续加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比例,合理配置调峰机组,确保高参数机组高效运行。对煤种变化较大、劣质煤比例较高的地区,应用和推广高参数、高可靠性,低厂用电率和超低排放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积极推广热电联产,科学规划和建设大容量的热电机组。到2020年,超(超)临界燃机组比重超过40%,燃煤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10gce/kWh。到2030年,超(超)临界燃机组比重达到60%,平均供电煤耗300gce/kWh。加大对更高参数的超超临界火电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开发二次再热、600℃超超临界机组,通过研究和开发700℃超超临界机组,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装备设计与制造能力,建示范电厂。积极推进资源化环保技术和多种污染物联合处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应用先进的技术对现有脱硫、脱硝、除尘装置进行改造。发展富氧燃烧和大型煤气化技术,为煤电二氧化碳减排提供技术保障。开发低成本、低耗能CCUS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

第四,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优化煤化工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建设和培育煤基多联产相关产业,有序推进煤炭转化升级。按照“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合理布局,多元发展”的原则,稳步推动煤炭转化发展重点由生产低附加值的传统煤化工产品向以生产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方向转变,多元化缓解国内石油供需矛盾。结合国内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甲烷、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大规模工业化示范成果,制定以煤炭生产基地为依托的国家层面的大型煤化工示范园区规划。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大型化、园区化和基地化发展建设。统筹考虑煤炭探明储量、储采比、自给率、水和环境容量等因素,优先在内蒙古、新疆、陕西等省区发展现代煤化工,严格限制在煤炭净调入地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煤化工。创新和优化煤基多联产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开展单元技术示范,争取2020年前,开展10套左右不同路径的煤基多联产系统示范,为多联产技术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快铁路运输通道、输电通道建设,加强煤炭储配基地建设,统筹优化煤炭输运模式。

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水平条件下,输煤输电综合平衡点在1800千米~2000千米左右,要按照输送能效、成本、能源流向、环境、水、土地资源因素综合决策。山西、蒙西、宁夏等煤炭基地距离中东部负荷中心较近,输电有一定优势,应考虑输煤输电并举。新疆地区实施远期输煤为主,近期输煤输电并举,输送煤制化学品、煤制油及甲烷为辅的战略。加快建设宁东送浙江、锡盟送江苏、内蒙上海庙送山东等输电通道。加快建设“西煤东运”通道和直达中南、直达华东、直达川渝等的煤炭运输干线。2020年,主产区输煤输电比重由2010年7.6:1调整到3:1~5:1。按照“储配结合,应急保障”原则,在沿江、沿河和沿运河地区,建立集仓储、加工、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煤炭储配基地,提高煤炭应急保障能力。

第六,通过倒逼机制推进煤炭开发利用方式转变,加快发展重点耗煤行业全过程污染物控制技术,全面挖掘重点煤耗行业技术节能潜力,强化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强化煤炭开发利用中的节能减排,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煤炭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我国单位能源产出效率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节能是比开发更为优先的能源,必须倡导节能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应用端节能。初步测算,应用端节约1吨标准煤,相当于供应端减少3吨标准煤。在煤炭消费强度高、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强化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推进电力、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造纸和纺织等高煤耗行业的低成本、低能耗和低排放生产,深挖节能减排潜力。高度重视煤炭利用污染物控制和碳减排问题,加强碳减排技术及其他污染控制技术开发和应用。

第七,超前部署前沿基础研究,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重要装备研发和核心技术工程示范,增强煤炭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争取在10至20年内使我国煤炭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重大工程,重点突破煤炭资源勘查、安全高效绿色开发、煤炭提质、先进煤炭燃烧和气化、现代煤化工、先进输电、煤炭污染控制、节能等一批核心技术,着力突破一批重大成套装备。积极跟踪世界煤炭技术进展,大力加强国际煤炭技术合作交流,促进创新技术的集成优化。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文章是根据作者担任主编的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报告《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综合卷)以及作者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综合整理而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查看更多>煤炭开发查看更多>火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