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中国国内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15年中国原油产量将达2.17亿吨左右,保持0.4%的增速;国内天然气产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产量将达1344亿立方米,增速在10%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研究结果预计,2015年中国原油产量将达2.17亿吨左右。
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5)》。
蓝皮书称,中国国内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15年中国原油产量将达2.17亿吨左右,保持0.4%的增速;国内天然气产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产量将达1344亿立方米,增速在10%左右。
今年,中石化旗下九江炼厂将扩能(300万吨/年),中科石化可能建成投产(1500万吨/年),加上地方炼厂新增产能(1100万吨/年),国能将增加产能2900万吨/年。2015年国内成品油产量预计将达2.94亿吨,同比增长3.1%。
与此同时,201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将继续放缓,预计2015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77亿吨,增速约为2.1%左右,低于产量增速一个百分点。其中,汽油需求有望维持中速增长,2015年预计汽油需求量1.02亿吨,同比增长7.7%,较2014年增速低0.2个百分点;柴油需求下滑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同比减少2.4%。蓝皮书也提出,受成品油供需宽松的影响,2015年中国成品油净出口或将进一步增加。预计2015年成品油净出口将达到2080万吨,同比增长41.9%。其中,汽油净出口453万吨,同比下降7.8%;柴油净出口863万吨,同比增长137.2%;煤油净出口760万吨,同比增长24.4%。由于中国炼油厂生产柴汽比与消费柴汽比不匹配问题不断凸显,预计未来中国成品油出口将呈现出柴油出口常态化的趋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对于油气行业来说,增储上产是压倒一切的重任,而转型是面向未来的储备。(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武魏楠)2022年,全球石油市场更加波谲云诡。美联储激进加息、中国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剧烈、全球经济衰退……受此影响,2022年的油价也是跌宕起伏,全年振幅82%。然而中国的石油企业们却是
喜迎二十大十载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一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的矢志追求。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动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始终坚持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
增储上产向气倾斜——2021年油气行业述评及2022年展望过去一年,油气产业稳中求进,增储上产成果颇丰。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生产原油19898万吨,比上年增长2.4%,生产天然气20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2%。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长足进展,产量增长迅速。在天然气高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12日发布消息,已经开发建设62年的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4.63亿吨,占中国陆上同期石油产量的近40%,为端稳端好中国能源饭碗作出巨大贡献。大庆油田1959年发现、1960年开发建设。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大庆油田就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同期中国原油产量的51.3%,实
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由1080万千瓦增至2019年的近1亿千瓦,增幅超过8倍。2019年,中国光伏组件供货占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的比重为71%,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连续10年保持在60%以上。从累计数值看,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近5亿千瓦,占全球(近7亿千瓦)的比重超过70%。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约788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约18%,占国内产量的比重保持高位,约63%,体现了海外国家对光伏发电不断增长的需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在全球能源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源自国网能源研究院《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2020》报告,采用详细可比的国际国内数据,选取一次能源、终端能源、电力供需、能源设备、碳排放、人均水平等指标,数说能源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在全球能源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源自国网能源研究院《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2020》报告,采用详细可比的国际国内数据,选取一次能源、终端能源、电力供需、能源设备、碳排放、人均水平等指标,数说能源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石油管理局(简称“渤海油田”)近日对外表示,在渤海油田的“渤中19-6”构造,钻获了高产天然气流。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渤海深层天然气勘探首获领域性突破,有望在中国东部老油区找到较大的天然气田。亿吨级大气田有望诞生渤海油田所在的渤海湾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区,大量主力油
9月18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8版《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简称《能源展望》),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报告认为,我国能源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在需求端,能源消费重心逐步从生产侧转向生活消费侧;在供应端,清洁能源将满足新增能源需求并
9月18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报告《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小编特此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摘录和综述,更多详细内容请联系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咨询,原版权属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来源:ERR能研微讯ID:Energy-report)世界能源展望主要结论经济和人口增长仍是世界能源需求增长
9月18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8版《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简称《能源展望》),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报告认为,我国能源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在需求端,能源消费重心逐步从生产侧转向生活消费侧;在供应端,清洁能源将满足新增能源需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5年3月26日)任命王昌林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职);任命刘斌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免去王昌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职务;免去谭光明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职务。
人社部网站3月26日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王昌林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职);任命刘斌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免去王昌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职务;免去谭光明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职务。
2024年12月30日,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编完成的《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隆重发布。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社科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
2025年1月12日,由国网河南经研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河南能源发展报告(2025)》(2025年河南能源蓝皮书)出版宣介暨“以新型能源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承哲、国网河南经研院院长张永斌到场致辞。经研院总工程师王世谦介绍蓝皮书研创情况,并主持发
1月12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国网河南经研院主办的《河南能源发展报告(2025)》发布。《河南能源发展报告(2025)》指出,2024年,河南全省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7500万千瓦,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越火电、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越煤电的“双超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突破50%、全年发电量突破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迅猛,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472万辆。预计2025-2030年国网经营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分别达到3000-8600万辆。产业大规模增长将直接带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全国充电桩目前总量达1024.4万台,预计2025-2030年充电
湖南省人民政府任免工作人员。李勇同志任湖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因企业合并重组,原职务自然免除);胡瑞连同志任湖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因企业合并重组,原职务自然免除);免去王佳林同志的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院长(副主任)职务;免去佘朝文同志的湖南工业大学副
编者按2024年11月16日,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监管专委会等主办的2024能源行业改革与政府监管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朱彤作了题为“我国能源转型与能源体制改革的能源监管问题”的报告。《中国电力》编辑部征得专家同意,特与您分享
黑龙江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省长王一新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王一新享有的诉讼权利,并讯问了
新闻速报9月26日下午,“聚力赋能│走进延庆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活动”顺利举办。北京延庆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批复的首批首个示范项目,2020年通过了国家验收,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具备了能源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业态的条件。在北京市科协、中关村延庆园管委会
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一系列改革部署,明确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要求,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来源:能源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