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内陆核电倒计时 聚焦内陆核电重启难点

2015-06-19 09:05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赵广立关键词:内陆核电核电重启核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息

实际上,要不要在内陆上马核电项目,不同的声音一直存在。在反对者阵营中,不乏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有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身份的王亦楠是其中之一。

早在2014年上半年,王亦楠就以《内陆核电不适合我国国情》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我国内陆核电建设,引发巨大关注。3月9日,王亦楠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何祚庥在《人民日报》旗下《中国经济周刊》发表联合署名文章《湘鄂赣三省发展核电的安全风险不容低估》,从安全性角度质疑我国建设内陆核电站的必要性。

王亦楠等人担心:在核泄漏一旦发生的最坏情况下,我们能否应对水源危机、社会稳定危机?

这一认识的潜台词是,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仍发生过三里岛、切尔诺贝利、福岛核泄漏这样严重的核事故,中国凭什么敢拍着胸脯保证内陆核电100%不会出现重大核泄漏事件?

有核电从业者称在目前的核电站安全设计条件下,加之多年安全成熟的运行经验,发生类似于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几率极低,“几乎需要陨石坠落撞倒核电站核岛”。尽管有不少核电专家现身说法,也没能扭转公众“别建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yard)的态度。

支持者常引用的一组数据是,法国58台在运行的核电机组中,内陆机组占到近70%;美国更是有超过80%的核电机组建设在内陆的河湖地带;乌克兰则是19台机组全部建在内陆。因此认为在内陆建设核电站早有先例,并无不妥和额外的安全隐患。

反对者则认为,尽管美法两国60%以上的核电机组都在内陆地区,但绝不能笼统地因为“欧美都有”就推断出“中国也该有”,而应该具体比较中外内陆核电的厂址条件是否一样以及是否适合建设核电站。

相关核心技术尚未成熟

然而,尽管发展核电在业内有众多拥趸,但并非意味着核电相关从业者都支持核电“大跃进”。相反,他们中有很多反而认为,我国现在还没有进入大范围推广核电的阶段。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Y博士是该所加速器中心的专业操作人员,他所在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核废料的高效循环利用。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诸如核废料循环利用、核岛内部耐辐照、耐高温线缆及相关仪器仪表的研发等一系列与核电相关的核心技术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实质性突破,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站的时机尚未成熟。

“目前多数核电站的铀利用率不到20%,经处理后可望达到60%甚至更高。但是现在相关技术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Y博士认为,目前中国在核电发展上的注意力“不应该忙着建多少核电站,要先把周边技术搞明白,各种堆型研究得更深入一些”。

随着铀资源获得成本与核废料处理成本双双上升,核电站“提效”的确是大势所趋。据2014年版《BP世界能源数据统计年鉴》显示,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了0.9%,实现了自2010年以来第一次增长,但与此同时,核能发电占全球能源消费的4.4%,是1984年以来的最低比重。

曾经在核电站从事辐射防护工作的N先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前国内核电人才依然匮乏,新项目大多是只有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国内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国内的设备制造业能力依然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仍需要大量进口关键设备,受到国外标准和企业的制约较多,“而这些恐怕都需要一定时间”。

据记者了解,我国内陆核电要求使用的AP1000的技术(第三代核电技术),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座建成的AP1000电厂可供参考。

也正因此,袁彪提出,上述湖南桃花江项目,具体会不会开工、什么时候开工,“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原标题:内陆核电倒计时 聚焦内陆核电重启难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内陆核电查看更多>核电重启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