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下一个风口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

2015-07-03 10:52来源:中电新闻网作者:曾鸣 柯技司关键词: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输配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构建以系统扁平化、设备智能化、能量互补化、供需分散化、数据透明化、信息对称化、交易自由化为主要特征,能够实现个性化能源定制,提高用户用能体验的清洁、高效的能源互联网,将作为开启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我国能源产业带来一场贯穿消费、供给、技术、体制的链式革命。

首先,能源互联网建设能有效支撑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我国现有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体,新能源和可再生 能源比例偏低,能源产业发展日益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依托于能源互联网这一技术平台,实现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实现能源点对点自由交易,解决集中式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推动能源消费中的“两个替代”,提升用户用能体验,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需新模式,为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提供重要支撑。

其次,能源互联网建设能有效支撑能源技术和体制革命。当前我国能源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已进入深水区,能源互联网的构建,能够为一次、二次能源的传输、配送、转化及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为不同类型分布式能量单元、储能、电动汽车以及相关负载设备提供并网接口,为市场中各参与主体创造一个基于能源开发与消费的开放、灵活信息交互和创新平台,从而颠覆了能源行业自上而下的传统结构,形成扁平化的行业新格局。这个过程将有效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集聚,产生万众创新的“聚变效应”,并为能源体制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思想、新动力,最终推动能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革命。

2. 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总体构想

电力具有的高效、快速的传输性质,较高的能源转化效率以及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便捷性,决定了智能电网将成未来我国能源互联网中的资源配置中心,是实现能源互联、能源综合利用的纽带和核心。

从目前的认识来看,信息双向流动和数据交互将在未来的产业组织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传统自上而下的刚性组织架构将被灵活的、适应性更强的扁平化组织取代,而互联网的出现为这种扁平化组织结构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基本逻辑是:将开放、对等、共享、互联的互联网理念融入能源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等技术手段逐步消除各类能源网络之间的隔离性以及能源供应体系中的供需界限,打破相对封闭的行业格局。鉴于此,能源互联网形态至少应包含以下元素:一是泛能源系统。即煤、油、气、热、电等一、二次能源协同发展,以用户用能体验为核心,打通相关能源品类之间的转化通道,并突出各类能源之间的“可替代性”,为实现“两个替代”奠定基础。二是扁平化系统。即推动信息与能源基础设施高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供能、输能、用能等各环节的协调优化,打破能源产业传统的供需界限,并推动不同体量的能量单元具有平等的市场地位。三是开放式系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开放的体系结构,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储能、电动汽车以及相关用能装置的“即插即用”;另一方面,开放的商业形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三流自由双向交互,有效联结能源生产和消费,信息指导能量,能量提升价值,并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商业形态。

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功能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能源互联网将最大程度地促进多类型能源互联、互通、互补,推动能源供需协调互动,实现轻资产增量对重资产存量的盘活,并更好地促进能源市场发展,促进能源回归商品属性,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

二是提升能源系统的清洁低碳发展水平。基于能源互联网平台,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设备能够无差别对等互联,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将大幅提升。此外,互联网技术及思维与传统化石能源产业融合,将有力提升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的精细化程度,从而大大提升系统的清洁低碳发展水平。

三是提升能源行业管理精细化水平。基于能源互联网平台,能源生产、传输、交易、消费等信息和数据能实时产生、记录和分析,为能源统计预测,能源规划、能源市场监管和能源安全监管提供数据分析基础,从而提升能源行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输配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