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深度】煤的是与非

2015-07-22 10:27来源:神华集团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石油的发现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异军突起,大有一举替代煤炭的势头,但电能的发现与利用带来了煤炭发展的第二个春天。1831年,英 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从而找到打开整个电能宝库的钥匙。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在1866年人们首次制成了工业上可以应用的发电机。电能的利用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迄今电能依然是最主要二次能源,而煤电在全球的电力生产领域的竞争中,依然保持统治地位,这也是 煤炭在当今能源结构中位置显赫的原因之一。

在人类对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时代,曾经率先使用煤炭的中国人反而落在了后面。历经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社会动乱变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 创伤,新中国成立前的煤炭工业积贫积弱、步履维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煤炭工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成为是新中国工业的“血 液”,托起东方大国的复兴之梦。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让中国在百废待兴的土地上开始讲述属于自己的春天故事。要把春天的故事讲好,除了勇气和智慧,还需要社会的文明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能源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就成为撑起经济崛起的擎柱。

毋庸置疑,煤炭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煤之非

——煤的无序开采和不洁利用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化石能源的利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化石能源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问题,其结果是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畜生活受到危害。

煤是化石燃料,是一种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在地壳变化中被深埋后,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经生物化学变化、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它的组成是复杂的高 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还含有锗、镓、铀、铅、砷等十几种化学元素,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硫 是煤中常见的有害成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源,其他有害元素在煤中含量一般不高,但有的物质危害极大,如:砷元素等。

煤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放射性飘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这些有害物质会破坏环境,产生酸雨,形成温室效应,会危害人畜,使 生物受辐射损伤。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伦敦由于大量燃烧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当时的伦敦有雾都之称。在1952年一次烟雾事件中, 死亡人数达3000多人,1962年一次死亡人数达700多人。

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等)的吸收能力很强,吸收后转化为热能。由于二氧化碳散失热能 的能力不强,因而就会在地球周围形成一个像透明的玻璃温室,称之为“温室效应”。科学家预测,到下世纪中叶,“温室效应”会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 1.5~4.5℃,从而导致南北极冰雪部分融化,加上海水本身热膨胀,就会使世界海平面上升25~100厘米,一些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将葬入海底。地球上 的许多海拔较低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纽约、伦敦等城市将会全部被淹没。数亿沿海居民将被迫迁居。同时地球变暖将使不少国家和地区干旱少雨,虫害增多, 农业减产。

煤在燃烧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煤中的硫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与硝酸溶解 在雨水中,这种雨就是我们所说的“酸雨”。1987年美国大气保护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美国直接受到酸雨危害的居民达3000万以上,美国每年因此直接损 失高达150亿美元之多。欧洲国家被酸雨损害的森林已超过50%。由于森林的破坏,世界残存的物种将大幅下降,这是一种不可恢复的生态灭绝。21世纪以 来,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酸度也在不断增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酸雨都将日益严重。

在我国,据23个省市测定表明,其中21个均发现酸雨,占90%以上。我国降雨酸度由北向南呈逐渐加重趋势。长江以南酸雨已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最严重的是 西南和华南。在我国的华北、东北和西北过去很少出现酸雨,而今酸雨也在困扰某些地区。酸雨使土壤、湖泊、河流水质酸化,使水生生态恶化,危害农作物和其他 植物生长。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26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酸雨污染,使粮食作物减产10%左右。仅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四省区,因酸雨危害每年直接经济损 失高达24.5亿元,间接生态效益损失更大。同时,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严重损害历史建筑、雕 刻、装饰以及其他重要文化古迹设施,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煤在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在一些城市还有许多烟筒里冒出黑色的烟雾,或扶摇直上或盘旋缭绕。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黑龙”。“黑龙”的真正面目是烟 尘,是燃烧不完全的小小黑色碳颗粒。一般煤燃烧后约有原重量的1/10,以这种烟尘排入大气,粉尘颗粒较大的、直径在10微米以上,因为重量较大能很快降 落到地面,被称为落尘。颗粒较小的、直径在10微米以下,其中有些比细菌还小,它们长时间在空中飘浮,它们叫飘尘,飘尘对人体危害更大。粒径在5~10微 米的粒子能进入呼吸道,但可被鼻毛和呼吸道黏液阻挡排除。特别小的粒子直径小于半微米的,可黏附在上呼吸道表面随痰排出。唯有半微米至5微米的飘尘,能直 接到达肺细胞,并在那里安家落户。有的飘尘还可能携带着致癌物,十分危险。粉尘落在植物上会堵塞植物气孔,阻挡植物叶组织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农林作物生长。 粉尘能加速金属材料和设备的腐蚀,增加精密机械设备的磨损,甚至造成事故。煤产生的粉尘还能吸入人们的肺部引发肺炎、刺激人的眼睛引起结膜炎等眼病。

原标题:煤的是与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