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8年间国际油价历经“六道轮回”:告别神坛的石油将何去何从?

2015-07-27 08:53来源:华夏时报作者:王炜瀚关键词:页岩气开发页岩气勘探能源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际油价作为市场中内涵最为丰富的指标完全被打回原形,好像国际石油市场的这些风风雨雨都未曾发生过。不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也早已改变太多。尤其是,如今人们对于石油市场前景的认识已经明显不同于8年以前,市场舆论的基调发生了根本逆转。

8年前,石油峰值论观点的支持者们时常有机会能够找到听众,并向他们灌输石油资源不可再生,进而产量即将到达顶峰的观点。这一观点的含义就是石油资源枯竭是地质学规律决定的宿命,未来的石油资源将愈加稀缺,价格也将不断上升。那个时期的主流学术观点和思想论调就是资源枯竭,《石油资源战》(王丰,2003年)《石油的终结》(罗伯茨,2005年)《石油危机》(古德斯坦,2006年)《沙漠黄昏》(西蒙斯,2006年)《后半桶石油》(闫林,2007年)等著作的出版和引进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说明问题。

当时,我们虽没有否认技术进步对于扩展人类可以利用资源范围和总量的可能性,但只是理性地赋予了低到近乎0的概率——认为虽有出现可能,但几乎不会亲历。在这样的逻辑假设下,原本遥远的资源终结似乎一下子近在眼前,市场充斥着对于短缺的忧虑甚至恐惧。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几乎将石油资源成本的长期上升趋势当作既成事实,并将之作为分析问题的前提。

国际市场价格的一路攀升,似乎更印证和支持了我们对于石油市场前景的理解。回想起来,尽管我当时对于2008年上半年的国际油价疯狂上涨有一定的理性质疑,但并不是真正清醒地把油价长期趋势的可能偏离和时点过程的现实形态问题看透。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我也认为每桶80美元以下的日子恐怕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在短暂的回调中可能出现。当然,到2009年油价跌得不成样子,多数人的理性才算基本恢复。说起来,这可能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喜欢盲从,而且内心恐惧,总是过度担心未来。

有了这个经历和教训,我现在对国际油价的可能走向做判断就会比较冷静。至少,在油价徘徊在100美元的时候,也会想到短时间打回50美元以下的可能。可以说,8年前是一个资源为王的时代,人们的信念如此。

理性与情感

最近这两年里,技术革命、替代能源成为了理解国际石油市场的关键词。当然,世界经济的现状和前景都意味着需求相对低迷,供应过剩,这也同8年前对世界经济前景的乐观展望和对供应短缺的担忧形成对照。替代能源不是新鲜事物,只不过是油价冲击147美元的噩梦加剧了替代石油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替代化石能源的努力因此加速了,太阳能光伏、风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在一度风光无限的清洁发展机制的推动下。我想特别强调的还有,至少是我个人感受,插电汽车的迅速发展,无论是质量提升,还是数量扩张,完全超越了5年前的预期,这提示我们不得不继续思考未来的石油需求总量与结构还将会发生哪些重大的甚至颠覆性的变化。

说到技术革命,大家自然会一下子想到页岩革命,这场革命的领跑者米歇尔能源公司自1980年就开始摸索页岩气的开发,但页岩气产量增长从2005年才开始加速,2007年才开始呈现井喷之势。正是受到页岩气成功开发经验的启发,通过利用页岩气开发技术,页岩油资源也于2009年在巴肯(Bakken)产区被成功开发,当时只有25万桶的日产量,不足现在的二十分之一。

至于页岩革命的动力,其实并不是多数人想象的,是因为米歇尔能源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独占性技术突破。相反,3D地震成像、微地震波压裂成像、水平钻井以及大型水力压裂这四大关键技术都是已经得到应用的成熟技术,只不过是米歇尔能源公司将这些技术综合运用于页岩气的开发,并通过有效的技术改造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提升了效率。然而,正是这些开发性质的应用技术让我们开始讨论美国的能源独立及其对于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人们已经不再热心谈论石油资源的稀缺性,相反更愿意接受技术使一切皆有可能的观念并视之为常态。

所以,在我看来,过去这8年里国际石油市场的最重要的变化,是多数人对于资源稀缺性,进而油价走向的预期发生了转变。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等同于资源的稀缺性果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对于页岩油气的产量能否在现有产量水平上维持几十年的时间至今还存在巨大争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市场需求回升的过程通常就是市场对于投资不足担心加剧的过程,短期的市场表现(如价格加速上涨)就可能颠覆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如长期资源充裕)。总之,人在智力上理性有限,在情感上又过于脆弱。所以,市场价格的暴涨暴跌总是不能缺少参与者行为的解释。

原标题:8年间国际油价历经“六道轮回”:告别神坛的石油将何去何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开发查看更多>页岩气勘探查看更多>能源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