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我国充电桩标准之战:已建成的大多不兼容

2015-07-27 13:15来源:瞭望东方周刊作者:徐颖关键词:充电桩电动汽车比亚迪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就比亚迪与戴姆勒合作来说,比亚迪更擅长的是电池与电机技术,戴姆勒则很早以前就有纯电动汽车,在电控方面也有很多研究和积累。双方不能分高低,只是把自己最大的优势都带过来。”“腾势”汽车北区总监葆旭东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德国大众则计划在2018年生产15款电动车,以更加符合中国未来的环保排放标准。大众旗下的奥迪将和一汽集团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展开合作——中外公司合作在中国本土生产这一类型的汽车尚属首次。

2015年春,麦肯锡公司发布名为《构筑中国电动车生态圈:强化关键抓手,把握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作者之一、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高旭表示,充电标准的统一是构筑中国电动车生态圈的关键抓手。

然而目前的中国GB仅针对插座、接口等比较初级的方面,在电动车关键部位的技术参数,如电压、功率等方面并没有统一标准。

业界对其评价是,一些参数的定义模糊,也不是强制性标准。

葆旭东说,目前的GB其实划定了一个数据“区间”,但区间内并不能实现不同车企充电桩的交换使用。

而根据国家标准委2013年、2014年标准计划项目安排,2011年版GB正在进行修订,近期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但详细标准还未出台。

即使如此,已建成的充电桩如果不能实现调试兼容,仍会造成资源浪费。葆旭东希望,最终主管部门会让目前市场占有率高的协议作为标准基础。

庞雷依然对中国充电标准的发展感到焦虑:国际上标准之争激烈,中国车企电动汽车产量少、再加上政府支持,感觉市场很良好,“希望未来能有一个充电桩产业联盟,未来中国企业抱团且进一步规范行业。”

“之前美国行业同样不规范,重建设、轻运营,最后导致美国政府埋单,最终政府严格规范了标准。”庞雷说。(特约撰稿张传玮对此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我国充电桩标准之战:已建成的大多不兼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桩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比亚迪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