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突破国家电网藩篱 推进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

2015-07-28 11:56来源:突袭网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国家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优化电网规模,分拆国家电网,进一步剥离企业的社会职能与公共权力,明确国有电力企业的发展定位,实行整体业务上市,推行具有广泛社会监督机制的电力股份制企业发展。实现输配电业务的公用化运转和严格的政府监管,确立国有企业的法人结构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构建真正的电力市场经济的主力业态,没有真正的现代电力企业就没有真正的电力市场。

为200万国内电力大用户发放电力市场购销牌照,加强全国3亿电力用户在智能微网、节能管理的扶持和管理,优化政府监管的宏观电力管理资源。

进一步提高电力行业统计信息、价格信息及监管政策的透明度,总体规划电网创新发展,实现智能化、可持续、生态型转变。

目前来看,国家电网聚合了我们整个电力中枢的调度管理、电力输送、市场交易、价格上行、电力投资的主导权力,形成了类似人民公社的“超级电力公社”。一方面,消费者成为其下游产业的内部社员,消费者无法与生产者实现正常的市场互动,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电网与用户之间属于等级化、不平等的市场关系;另一方面,生产者也成为其上游捆绑的加工厂,生产者不能对消费者的合理需求直接有效互动,也可以说,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电网强权体制拦截了中国电力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巨大市场活力,拆分改造国家电网将成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必须直面的历史课题。

其四,关于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电力产业网络:

构建国际领先的电力工业网络、电力市场网络、信息网与电网融合的智能网络的三维网络,通过先进高效、高维度、多层次的电力复合网络配置资源。建立先进的十要素电力流程,即:生产、输送、分配、市场、运营、服务、用户、不同能量网架间的优化互动、远期能源价格管理和监管、碳权利的管理。

对各种类型的电力企业和服务组织实施现代公司化管理或者合作社互助、市场化运行、体制化建设。对电力业务经营实行分级管理,放松管制,支持竞争,鼓励在生产侧、消费侧以及各种新型的电力服务平台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新企业,实行多种所有制的混合发展机制。

力争建设适合中国600亿平方米建筑的智能建筑能源网络;加快建设适合1亿辆各类车辆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智能交通大型电力综合服务网络;力争建立适合中国30亿工业装备及构件的智能化的工业用能网络;力争建立多种能源,包括与电力网络互动的智能能源网,达到我国能源利用的高端结构。

4.正确把握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从集中分层制电力系统转向柔性社会生态系统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思想起点

大型经济体每年需要维持相当于GDP之1%比例以上规模的投资,用于新建电力系统和维持电力能源公共政策的平衡。这个投资已经具备扭转、改变国民经济能力的水平,撬动它,不但改变电力产业版图,而且改变经济增长能力,这使得现有的电力投资位居发展的十字路口投资方向对了,增强经济能力;投资方向错误了,将会造成国家经济功能的紊乱。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攸关中国每年8000亿元人民币电力投资的取向,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至为关键,也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撬动经济的战略杠杆,发挥好了,它的作用会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四万亿刺激计划,电力体制改革理应为此提供广阔机遇。

为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电力革命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双重作用:即:从集中分层制电力系统转向柔性社会生态系统是它的思想起点;实施全社会参与的电力革命,改变现代化发展线路是它的引擎;实现电力知识经济、电力绿色经济、电力智能网络经济则是它富有生命力的主干;将电力消费者的权项转变为其财产性收入,转向更加清洁、更为高效的电力能源利用是它发展的必然结果。显然,垄断集权、忽视需方生产力的国家电网的管理模式不能再阻挡中国电力产业的大发展新机遇了。

原标题:突破国家电网藩篱 推进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