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就涉及到宇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惯性。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抗拒对自身运动状态的改变。在牛顿第一定律中对惯性现象有着非常好的描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巴里表示:“对于人体而言,匀速才是好事。我们应当担心的不是速度,而是加速度。”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实用型坚固飞机的出现可以让飞行员在高速飞行中进行机动,很多飞行员后来都报告了与速度与方向改变相关的一些奇怪现象,包括短暂的视力丧失以及感到自己的身体变得沉重或失重。这就是加速度的影响,或者直接就用多少个g来表示,它所代表的含义就是施加在一定质量的物体,比如人体之上加速度的大小。顾名思义,一个g就相当于地球的引力施加在人体身上的加速度,所谓重力加速度,其大小在海平面高度上约为9.8m/s2。
g的 方向是垂直的,从头指向脚或是反过来。这对于飞行员或宇航员而言绝对是一个坏消息:当这一加速度(或称作“过载”)为负值时,血液从全身向人的头部集中, 导致头部出现严重涨感,很像当我们用双手倒立时的感觉。此时飞行员会满脸通红,眼球充血。反过来,当这一加速度为正值时,血液从头部涌向脚部,在极端情况 下眼睛和大脑将出现缺氧症状。此时飞行员就可能发生视力模糊甚至短暂失明的状况,最严重时会导致飞行员的昏迷,专业上被称作“过载引发意识丧失”(GLOC)。有很多航空事故的原因都是飞行员的短暂失明或昏迷导致的。
一般人大致可以忍受从头向脚方向大约5个g的持续过载,超出这一限度就会陷入昏迷。而受过专业训练并穿着专业飞行抗压服的飞行员则可以在高达9个g的持续强过载压力下仍然意识清楚地操控飞行器。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的美国航空航天医学协会执行主管杰夫˙斯文特克(Jeff Sventek)表示:“就短时间内而言,人体可以承受远超9个g的过载压力。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那就很少有人能够承受了。”
如果只持续很短的时间,我们的人体可以承受非常强大的过载而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目前的这项纪录保持者是美国空军上尉小艾利˙贝丁(Eli Beeding Jr)。他曾经在1958年的一次火箭发动机滑轨实验中记录到82.6g的惊人过载,当时他乘坐的安装了火箭发动机的滑轨器在10秒内加速到了每小时55公里。贝丁当场昏迷,但随后清醒过来后发现只是背部有些许擦伤。这是一次对于人体承受力的绝佳展示。
美国空军正在开发能够以超过5倍音速飞行的超高速飞行器技术飞向太空
基于所执行的不同任务类型,宇航员们也会经历较高的过载环境:一般火箭发射和飞船返回地面时他们需要承受3~8个g的过载。如果加速度的方向是前胸向后背的,此时较高的过载对于人体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的飞船设计中都会将宇航员们束缚在座椅上,使其面朝飞行加速方向,这是非常科学的设计。而一旦进入稳定的巡航飞行阶段,此时飞船的轨道速度约为每小时2.6万公里,而此时宇航员将不会感受到速度的存在,就像我们坐在高速飞行的客机中非常舒适一样。
不过,如果说过载可能并不构成对于猎户座飞船长期任务的威胁的话,小型的太空岩石则可能将会是一种威胁。这些细小的太空岩石颗粒可以达到惊人的运行速度,有些超过每小时30万公里。为了保护飞船和内部的乘员,猎户座飞船设计了厚度在18~30厘米的保护性外壳,另外还有其他的保护性措施和备份设备。巴里表示:“这样我们就能确保飞船不会失去某样关键设备,对于整个飞船而言,我们必须考虑这种太空微陨石可能来袭的角度。”
事 实是,太空微陨石的威胁还不是未来深空载人飞行将要面对的唯一问题。随着载人飞行的空间飞行速度不断提升,比如执行火星飞行任务时,其他一些问题也必须引 起重视,其中就包括宇航员的食物问题以及长期暴露在高剂量宇宙射线环境下可能引发的癌症风险。这些因素在短期太空飞行中都是可以基本忽略的,但在长期飞行 中就无法忽视这些问题。
美国阿波罗-10号的三名宇航员是迄今飞行速度最快的人。但他们的这项纪录还能保持多久?未来的太空旅行
我们对于速度的追求将为我们自己设置前所未有的障碍。将可能突破阿波罗10号速度记录的美国新型飞船的设计仍然将尽量采用经过验证的可靠技术和材料研制,以及基于化学推进的发动机系统,这是人类从第一次太空飞行至今一直采用的方案。然而这样的传统方案在速度方面存在严重的限制,因为其推进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因此,为了实现人类火星飞行以及其他目的地的飞行任务的高效执行,科学家们认为有必要开发其他更加高效的推进系统。巴里表示:“今天我们所拥有的设备已经足够让我们到达那里,但我们仍然希望能够看到推进系统的一场革命。”
埃里克˙戴维斯(Eric Davis)是设在美国德州奥斯丁的“高等研究所”的一名高级研究科学家,并参与了美国宇航局的“突破推进物理项目”,这是一项持续了6年时间,在2002年结束的技术研究计划。这项梳理出了3种最具有潜力的未来推进方案,这些方案基于传统物理学理论,并且一旦成功将可以让人类宇航员实现行星际航行。简单来说,这三种方案分别基于核裂变,核聚变以及反物质推进。
第一种方案的原理是分裂原子,就像在商业核电站中发生的那样。第二种方案则是聚变,合并原子核——这是恒星能源的来源,这项技术人类还尚未能实现可控,或许在未来50年内可以实现。戴维斯表示:“这样的技术非常先进,但仍然是基于传统物理学原理的,并且从原子时代的早期便已经被提出。”从乐观的角度估计,采用核裂变和核聚变技术的推进方案理论上将能够将飞船加速到光速的10%左右,也就是大约每小时1亿公里。
当 然,最强大的推进方案是第三种,也就是利用正反物质的湮灭反应实现推进。物理学原理已经阐明,当普通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时将会发生湮灭反应并释放大量能量。 今天,粒子物理学家们已经实现了对反物质的少量制造和储存。但要想制造出有实用意义的大量反物质粒子则仍然需要等待下一代的新型设备和技术,而要想将其转 变为实际的飞船推进技术则将极大地考验人类的工程学技术。但戴维斯指出,目前工程师们已经提出了很多非常绝妙的设想方案。
如果使用反物质推进引擎,一艘宇宙飞船将能够在持续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里不断加速,达到非常高速度的同时让过载量控制在一个宇航员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然而,如此惊人的高速将可能对人体产生全新的危险。
高速飞行风险
当人以每小时上亿公里的惊人高速飞行时,太空中的任何微粒,从氢气原子到微陨石,实际上都将变成对飞船可能产生威胁的“子弹”。亚瑟˙爱德斯坦(Arthur Edelstein)表示:“当你以这样的高速飞行时,这些微粒相对你的速度将变得非常高。”亚瑟˙爱德斯坦的父亲威廉˙爱德斯坦(William Edelstein)在去世之前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名教授,这父子两人在2012年共同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阐述了太空中的氢原子对于高速飞船可能构成的风险。
尽管在深空环境下,空间内氢原子的密度仅有大约每立方厘米一个原子的水平,但这些原子可能会转变为强烈的辐射。当与高速飞船接触时,氢原子将会破裂形成许多亚原子粒子并穿透飞船,对宇航员和设备都会造成辐射伤害。当飞船速度达到光速的95%左右水平时,这样的辐射暴露将会达到致命的程度。另外以如此高速进行飞行的飞船还将面临加热问题,摩擦产生的高热几乎将会熔化任何现有的传统材料,而宇航员体内的水分将会沸腾,这些都将是极为棘手的问题。
在2012年的论文中,爱德斯坦父子提出了利用强大的“磁场报护罩”来保护飞船免受这种氢原子“雨”轰击的方案。但即便采用了磁场保护罩技术,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不能超过大约光速的一半,如果超过,宇航员仍然将面临致命辐射危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截至4月24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AI大模型已完成DeepSeek的全面接入,实现了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中广核AI、“云中锦书”等大模型构建稳步推进,核电智慧运维水平显著提升,“智慧工地”系统建设精准升级,一批高价值的“AI+”典型场景应用在中广核清洁能源发展各关键领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日前举行的“报国讲坛”上获悉,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已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成运行,正积极与骨干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钍基熔盐堆工业应用。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负责人徐洪杰研究员,在题为
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近日,中广核AI大模型已完成DeepSeek的全面接入,实现了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中广核AI、“云中锦书”等
核能发电具有经济性好、出力稳定性和碳排放低等优势,但目前仅有少数发电企业具备核电开发资质。普通发电企业如何参与核电项目呢?(来源:能源新媒文/陈愚)核电是能大规模开发的、稳定出力的低碳电源,且经济效益较好。2025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
2030年代初的某一天,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附近的一座新建发电厂,工程师将按下启动按钮,引发与太阳核心相同的反应。(来源:能源新媒作者:能源杂志)在一个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机器中,氢同位素将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碰撞并聚变成氦。这一过程将产生400兆瓦(MW)的清洁稳定电力,足以满足一座小
近日,从中核集团获悉,2024年,江苏核电为石化基地供能累计131.58万吨,其中仅12月结算吨位就有21.94万吨。2024年6月19日,一个标志性时刻在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基地诞生:工业蒸汽源源不断地输向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的能源心脏——虹洋热电,标志着我国首个工业用途的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12月4日,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宣布与布里斯托大学成功制造了世界上首个碳-14钻石电池。据称,该款电池寿命可长达数千年,可提供非常持久的能源动力。据UKAEA氚燃料循环负责人SarahClark介绍称,这种钻石电池是一种新兴技术,使用人造金刚石包裹少量的碳-14制成,它能够以一种
据Euractiv网站报道,全球范围内,对核聚变这一承诺的关注度日益增加。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视为能源生产的“圣杯”,有潜力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在欧洲,法国的ITER项目以及其他项目一直在获得大量的投资。然而,前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Draghi)在其关于欧洲竞争力的最新报告中写
核电已成为破解科学降碳和用能成本难题的重要选项——2024第三届深圳核博会观察“核能作为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关键力量,承载着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核电已成为破解科学降碳和用能成本难题的重要选项,也成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前召开的2024年第三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
石油石化行业是重要的能源生产者,但是其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储运等环节均需要大量能源消耗,导致企业本身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以中国石化为例,2021年其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工业生产消费电量超过90亿千瓦时,其中原油举升、驱油注入和天然气生产三个环节的耗电量占勘探开发业务耗电总量的86
8月27日,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中核集团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举办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本次大会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携手开展科技攻关,加快发展核工业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国家国防
全球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加速转型,核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国际社会就核能在应对气候变化、确保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达成广共识,全球迎来新一轮核电复兴周期。欧盟、美国、俄罗斯等,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立法支持及大规模资金投入,推
5月14日,被誉为“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持续向社会稳定输送清洁电力超370亿度。这是继“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获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双满分”、连续两年实现“零非停”之后取得的又一佳绩,再次验证了我
2025年05月09日12时15分,华能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4号机组除氧器吊装就位,整个吊装过程安全、质量可控,为后续4号机组常规岛相关主体结构完成及二回路管道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号常规岛除氧器就位标高20m,重241t,通过热力除氧及化学辅助除氧的方式去除给水中溶解的氧及不凝性气体,避免二回路热
4月29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东院中标华能霞浦核电项目压水堆一期工程常规岛及其BOP设计和技术服务项目。华能霞浦核电项目规划建设4台“华龙一号”机组和1台高温气冷堆机组,将分期实施,此次获得核准的为一期工程,拟建设2台“华龙一号”机组。项目建成后,将对保障福建能源安全、提高供电可靠性发挥
01漳州核电2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完成5月6日,漳州核电2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完成,试验结果表明安全壳整体密封性良好,结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此次试验为机组后续调试启动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02三门核电4号机组核岛SC11-12层模块吊装就位重试5月6日,三门核电4号机组核岛屏蔽厂房墙体钢板混凝土结构
5月6日8时38分,三门核电4号机组核岛屏蔽厂房墙体钢板混凝土结构(SC)第11-12层模块顺利吊装就位,为4号机组安全壳顶封头就位里程碑节点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次吊装的SC11-12层模块充分秉承“应模尽模”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屏蔽厂房建造效率。该模块由两层24个子模块拼装而成,整体呈圆筒型,外径约4
4月26日,远东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94亿元,同比增长6.66%,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3.18亿元,主要因为智能电池亏损,个别投资项目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市场内卷;员工8,283人,员工人均薪酬同比增长13.14%。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缆网实现营业收入227.03亿元,同比增长0.47%
在国家“双碳”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西电东送南通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这条连接云南、贵州、广西与广东的能源主动脉,其电力供需格局正在遭受新的挑战: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西电东送南通道供受两端地区电力需求迅猛增长,2024年广东省发用电差额飙升至2165.7亿千瓦时
近日,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工程获国务院常务会核准,标志着公司即将进入两台机组运行、四台机组并行建设的新阶段。三门核电迅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集团公司和中国核电的指导下,第一时间召开5、6号机组工程开工动员会,组织各参建方为项目高质量开工共谋良策。三门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国才主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在答记者问环节,介绍了我国核电建设运行整体情况。张星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核电发展始终贯彻安全第一方针,通过持续不断的核电项目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电工
4月25日,海阳核电3号机组主控室可用节点圆满完成,标志着3号机组迈向全面调试新阶段。主控室作为核电站的“智慧中枢”,其投用为后续3号机组泵房进水、送冷风、冷试等节点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控室作为核电站的“智慧核心”,承担着所有设备与系统数据交互枢纽的重要角色。在主控室,值班人员借
5月15日,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总裁张彦军出席会议并致辞,总会计师吕双,董事会秘书冯勇出席会议,来自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招商基金、瓴仁投资等机构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80余人参加业绩说明会。会上,公司管理层就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
4月17日,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在总部与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国大唐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曲波;国家电投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洪早参加会谈。吕军感谢国家电投集团长期以
11月21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在济南拜会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就推进在鲁核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深化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张海波,省委常委、秘书长范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亦伦参加会见。林武代
菲律宾能源部(DOE)宣布成立核能处。根据2022年7月24日第116号行政命令、2022年2月28日第164号行政命令和2023年8月8日第134号众议院决议,敦促能源部设立一个核能办公室,其职位不少于10人,负责促进、制定和实施推进核能利用的计划和方案。核能处将隶属于能源利用管理局。核能处分为两个科,即资源规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从1978年首度开启核电合作,到如今核能、油气、可再生能源等多领域结出累累硕果,能源合作是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未来,中法合作共赢之路仍在继续,中法能源合作正转“新”转“绿”。5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国事访问后乘
我国核能工业水平目前在全球处于总体领先地位,工程建设经验和人才资源丰富。现有的压水堆核电站运营安全纪录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岁末年初,国内外核能领域的消息不断。2023年12月1日,在阿联酋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40余个成员国共同发表《净零需要核能》声
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联合40余个成员国共同发表《净
中核集团党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集团总部及22家二级单位、120家三级及以下单位、3200个基层党组织、61000多名党员形成良性耦合,同步在全系统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中核
新能源产业有着低污染、清洁高效的优势,也慢慢成为世界未来的动力发展大趋势,风能、光伏等等都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荣成市新能源产业体系的布局情况,荣成市发展和改革局表示,今年以来,荣成市围绕“核、风、光、储”四个能源点,健全完善“一核引领、多能并进”能源体系,把核电装
11月16日,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在福州与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座谈交流。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吴偕林,副省长王金福,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马文军、申彦锋出席活动。会见后,双方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周祖翼感谢中核集团长期以来对福建经济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能公众沟通委员会主任王炳华,在9月25日举办的2023年(第六届)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表示,核能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减碳减排效益显著,有效保障了电网安全,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支撑,多功能综合利用价值将逐步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