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市场正文

【探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因与格局

2015-08-24 11:13来源:《能源评论》作者:于涛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能源+新科技:新基因

雨果说过,与有待创造的东西相比,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

能源+新科技,就是为能源行业引入新的基因,通过能源技术与系统创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革命。

近几年,中国研发强度(研发经费占GDP比例)增速非常快,2012年首次达到与欧盟相当的水平,2013年进一步提高至2.08%,投入额达1920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250亿美元,企业占到研发支出总额的76.6%。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最早到2019年,中国的研发强度将超过美国。然而,不断扩大的研发强度,带来了专利申请量剧增,让中国站上了世界之巅,但知识产权的数量增加并没有转化为创新竞争力,许多专利都在沉睡。

未来五年恰逢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关键期,全球将出现新一轮技术革命。这意味着能源+新科技发展面临“窗口期”,如能抢搭这趟“快车”,将极大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而一旦错失机遇,就可能在新一轮变革中落后,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面对机遇与挑战,众多能源科技专家认为,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并将目光投放到生态环境、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开发等领域,以期在国际范围内酝酿重大创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指出,智能化将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后的“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向更绿色、更轻便、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快递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的普及,将持续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人的解放程度。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我国应抓住绿色工业革命机遇,大力发展应用新能源技术,立足国内,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大陆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同时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建议,我国应加大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把对三峡工程的政策支持“移植”到太阳能、风能利用上。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将新增能源的需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王曙光认为,我国应加大对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技术的研究力度,建立海洋立体综合观测系统,加强海洋观测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同时,大力研发近海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认清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海洋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为制定海洋战略、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提供科学依据。

原标题:能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因与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