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市场正文

【探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因与格局

2015-08-24 11:13来源:《能源评论》作者:于涛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增强服务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互联网+”概念。在这一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联网”和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映入人们的眼帘,成为热议的焦点。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领域,能源行业如何借助互联网对社会加以重塑?在应对气候变化压力下,以消纳全球清洁能源为己任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如何实现?互联网的快速迭代特点和用户需求至上思维将如何引领能源行业升级?能源行业如何充分利用金融支持?“能源+互联网+金融”将会带来什么、改变什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如何形成多方合力?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种种迹象表明,从能源业者的角度,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现可能是一个“能源+”的过程。未来,我们会看到一个聚合的能源业态,似能源、似金融、似互联网,而正是在这样的产业互联和跨界融合的“能源+”演进中,全球能源互联网轮廓将浮出水面,并将伴随我国经济的“新常态”,迎来自己发展的新时代。

有鉴于此,《能源评论》举办了“第24次《能源评论》学术沙龙暨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研讨会”,邀请中石油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正琦、资深银行家辛乔利、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张玮、国家电网公司产业部处长阙诗丰、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炤、百度公司研究总监苏静、IBM中国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赵大溥等相关行业专家,对“能源+”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绸缪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现路径,为国家决策提供可行性建议,为行业发展提供可参考机会。

能源+互联网:新格局

如果把能源和互联网看做一对关系,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它们之间谁是主体?无疑,在能源+的进程中,能源是主体。我们不能把互联网作为主体,因为互联网只是提供能源的一个保障,是一个实现手段,明确这一点很重要,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把互联网作为主体研究能源+互联网就偏离了方向。

厘清了这一点,我们会发现能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无论是油气、电力还是新能源,无论是能源生产、分配还是消费,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储存正变成能源行业的标准行为。这可以改变目前的能源格局,并将能源的边际成本降为零,从而诞生一个全新的能源供应体系。

互联网为什么会在过去十几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实际上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带来的消费革命。比如说滴滴打车,简单方便还省钱。互联网起到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服务行业和消费端的便利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微信、淘宝、天猫、京东等等。因此,在能源消费端,互联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而“能源+互联网”的革命性变化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从能源消费端开始。

能源行业在过去,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没有选择权,也就是说电力公司供给你电、燃气公司供给你气、自来水公司供给你水,你是没有选择权的。而未来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演进,能源消费端变成可以选择的了。比如某个社区的用户环保意识很强要选择太阳能发电,那就选择一个在这方面有竞争力的服务商。这样一来,消费者实现了选择权,就能够以市场机制来推动能源产业的发展。

原标题:能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因与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