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站在风口上 能源革命的思维方式

2015-08-25 08:35来源:北极星售电网关键词:能源互联网配电网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来,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讨论喧嚣尘上,有人说是互联网+能源,有人说是能源+互联网。其实,这里存在一个认识问题。伴随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开发等新技术的发展,能源行业正处于产业变革的风口。虽然新技术的突破方向尚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就目前技术积累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能源+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并明朗化。

通俗地讲,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多种能源融合而形成的能源生产、输送、储存、消费体系,其本质是能源可以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存储。

延伸阅读:能源互联网 多能源融合不是梦

在能源生产端,主要的一次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风、光、核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需求端,用户需要的能源形式包括电力、热力、动力等。能源互联网存在的最基本意义就在于通过多层次的电网、管网、交通运输网将能源生产端与能源需求端连通起来,满足用户的用能需求。同时应该注意到,多种用能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在以前家庭取暖主要是烧煤,现在可以用电暖气,这其实就实现了电力跟热力之间转化。能源互联网存在的第二个作用,是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能形式转化途径,帮助他们寻找到最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

在能源输送与转化过程中,能源互联网还能够实现能源以多种形式进行存储。引入运行良好的储能环节可以有效地进行需求侧管理,平滑负荷,提高整个供能系统稳定性。

用能透明化

伴随技术的突破与用户需求的刺激,看似遥远的能源互联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便会走进现实。它究竟能够给能源行业、能源消费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们可以做一点简单的展望与畅想。

在未来能源双向调度配置平台的帮助下,人人都是生产者同时人人都是消费者的能源供需格局将得以实现。能源互联网允许用户自由接入与分享,可以灵活地调度用户个人的分布式能源或储能装置为其供能,也可以把用户终端生产的电能、热能等回购再配置,实现产销一体与双向交互。

商品即服务思想将在能源消费领域普及。比如说,我们现在认为电能是一种商品,消费电能按量计价,但是在未来这种消费模式将消失。未来的能源公司不是单纯地为用户供电、供气、供应热水,而是从满足用户直接需求出发,向用户提供服务,比如将用户的室温保持在恒定的26摄氏度,保证每天有4小时热水供应等等。

能源互联网可以促成的另一个用能习惯变革是,随心所欲用能,明明白白消费。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终端了解到自己的用能状态,可以了解用的是什么形式的一次能源,来自哪里,分析所有家居设备的能耗与能效,还可以知道自己因为消耗能源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有没有更经济、更实惠、更绿色环保的用能方案等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