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访谈正文

李铁:互联网+时代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2015-09-02 09:18来源:城市中国网关键词:智慧城市互联网+PPP模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是“互联网+”和智慧城市,更多停留在互联网上。在“+”的过程中,更多是提供了被网络改变的生活方式,比如滴滴打车、优步、饭店行业、O2O电商平台等,并没有改变实体经济,没有带动产品制造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在哪些领域?“+”在城市的哪些点上?和互联网建立什么关系?怎样通过需求带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要实现给实体经济带来变化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主持人: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这两个国家级战略逐渐有一些融合的契机和点,但相对来说,还是碎片化的。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互联网+”,这种技术导向在改变城市形态和产业业态的过程中,技术、产业和资本间如何有效融合?

李铁:从经济规律来看,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把城市的很多角落都放在了一个大空间下。过去我们用手机,只能通过传统的无线连通方式进行点对点的沟通,没有形成网络化,且成本很高,但是现在,人们都离不开智能手机,说明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非常紧密,因为用手机可以进行网络化的连通,沟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试问,互联网和手机的结合是不是实体经济呢?肯定是。但是,是什么推动起来的呢?智能手机肯定不是政府推动起来的,而是市场推动起来的;互联网也肯定是由市场推动起来的。国家战略认同这种发展趋势,但这是否意味着政府要替代市场呢?这个问题我们要搞清楚。

市场针对科技发展最前沿进行的智能化探索、设计和攻关是根据产品需要、企业竞争的需要而开展的。同时,每个大众都有追求生活方便的需求。我们看到现在的智能手机里有无数APP软件,这些不同的软件代表着不同的需求,而互联网将这些需求容纳在一部手机里。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改变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改变都是非常深远的,比如人与人间的交往,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点对点、只局限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内的,而是打破了空间的秩序,甚至大量接触手机弱化了很多家庭关系。这种变化在技术上的壁垒是可以打破的,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做到技术突破。而这种变化在市场上无限的扩大,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挡住的趋势。这种需求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媒体,像新华社过去是纸媒,现在运用网络化平台,而过去很多人通过看电视、读报纸获取信息,现在则更多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信息。互联网、城市生活和技术的关联,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上,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竞争的需要,产生技术的突破,然后国家战略怎么来认可,怎么来提供它的发展空间,政策上给予支持,打破传统制度上的约束。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到滴滴打车和优步,对传统出租车业的利益主体产生了冲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到底支持谁?单靠企业是解决不了的,需要靠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政策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复,就像过去刚刚出现网络电话的时候,传统管理部门认为这个新事物非法,福建有一家网络公司在当时还因此被判了刑。政府要给新技术带来的空间让路,为它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和传统利益主体发生冲突的时候,政府如何协调利益关系?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政府怎么防止传统利益主体利用传统政策优势打压新生事物?这些是政府应该做的。

原标题:李铁:互联网+时代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PPP模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