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击破小型电动汽车发展制约 必须建立5大市场准入标准

2015-09-06 09:39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夏欢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整车硬件的分类,通过省内行业标准的制定,借鉴欧美国家先进分类经验,结合我们现有的整车技术标准,实行技术滚动式分类,技术标准执行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升级,促进企业的新技术应用。分类管理是发展小型电动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从各个细节方面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于小型电动车的技术标准可以从使用效率,单位能耗,续航里程方面来进行考量,如果一味的追求高速度,并不一定能把小型电动车的技术标准拉入一个比较合理的健康道路上去。例如,在时速高达100Km/h时传统的机动车无论是碰撞安全系数还是操控性安全系数都会降低,更何况是本身设计的时候整备质量都很小的小型电动车,而无论在城市在是在乡村的道路上都会有不超过100Km/h等等一定的时速限制,这也说明小型电动车的时速设计在低速情况下是合乎中国道路行驶的客观现实。对于适合区域性使用的小型电动车,一方面追求电动汽车的准入标准最高速度要超过100Km/h,一方面中国的道路(除了高速公路之外)却做出100Km/h以下的最高时速限制本生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所以在对于小型电动汽车这一新型的交通工具,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需要立足于市场,立足于是否有利于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的去制定相应的硬件技术标准,其中包括各方面的技术指标,安全性能等等。在管理政策方面,国家没有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法规进行约束,这就需要行业去填补这个空白,自我约束,探索性的去摸索出一条适合于小型电动汽车发展的管理政策和法规。从管理和标准两方面去促进小型电动汽车的健康良性发展。

2、建立准入机制提升质量

小型电动车从发端到现在,走过短短的5年多时间,销售量呈现十倍的增长。相比较于传统汽车走过的百年历史,依然处于萌芽时期。在行业的发展前期,小作坊泛滥,鱼龙混杂,各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从上游的供应商到下游的整车生产厂家都存在一定赚快钱思维的公司,造成产品质量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就出现质量问题。所以行业急切需要建立并完善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利用标准杠杆,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整车厂家建立起市场准入机制,使低劣或违法的小型电动车淘汰出市场,促进各个厂家重视对技术的升级,提升整车质量,对符合标准的电动车产品进行鼓励并起到示范效应。

对于关键零部件,以及上游的供应商,采用标准设立杠杆,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满足要求通过相关认证的电机、电控、充电等电气系统才允许在山东省境内销售。对于汽车整车车体配套体系配件则参照汽车认证标准。用市场准入制度来鞭策车企生产小型电动车的安全标准。从根本上来提升小型电动车的质量。

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着手研究准入标准:

充电机准入机制要求

对于小型电动汽车的充电机配套市场来讲,可谓鱼龙混杂。在充电机形式上有工频的和高频脉冲的,在控制形式上有全自动的和手动的。基于新型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基础的高频充电机能够实现全自动充电,对电池的保护也能做到非常极致延长电池的有效循环寿命,在未来必定是小型电动汽车应用的发展趋势。然而正是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导致配套的充电机质量也是鱼龙混杂,存在一定的恶意竞争,以2Kw功率的充电机为例,价格从二百多到一千多,质量更是参差不齐。作为小型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充电机的质量有着很关键的作用。从市场上大量反馈回来的安全事故有很多都是充电机质量或不正当使用以及保护设置不全面问题而造成整车着火,电池充报废等等问题。可见充电机对于小型电动汽车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充电机作为进入小型电动汽车配件的电子产品,在目前状态下没有任何相关的强制认证或准入标准,这点完全凭配套厂家和整车生产厂家供应和采购来决定。

小型电动汽车的充电机本质作为一款电子产品,在欧美国家都有相关的认证标准,我们也可以在借鉴相关认证的情况下,建立充电机标准,设立准入制杠杆,促使小型电动车在配件采购上选用合格的产品。比如欧洲对于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采用CE、ROHS强制准入认证确保产品的质量,日本则采用PSE认证来实行中国出口的充电机准入,美国对于中国出口的充电机提出安全性更为高的UL认证。这些认证的最终目的就是是相关的厂家在选用产品的时候保证了安全和质量。在这方面,小型电动汽车行业可以逐步来提升准入制,借鉴这些认证来提出准入标准杠杆,提升质量,虽然这样难免会增加企业采购成本,但是这个成本是完全去年可以接受的,长远的看更是促进行业整体质量的提升。

原标题:击破小型电动汽车发展制约 必须建立5大市场准入标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电池技术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