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沧州:所有燃煤发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工作(全文)

2015-09-07 11:3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超低排放燃煤发电煤电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九)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以渤海新区、中心城区和肃宁三大物流聚集区为平台,以“外引”促“内生”,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鼓励支持域外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在沧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丰富金融业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培育一批税收超千万元的商务楼、写字楼。依托运河、湿地、武术、杂技等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引进华谊兄弟、深圳华强等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推进沧州“文化之城”建设,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统计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

(二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根据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加强技术、人才、资金引进,引导重点企业向我市转移,合作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区。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产业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实施方案》,加大跟踪督导、协调、服务力度,力促中翔能源焦炉煤气制LNG等6个节能产业重点项目、中科保海水淡化与浓盐水利用等8个环保产业重点项目按时开工、按计划建设、按目标达产。(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石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六、推动循环低碳绿色发展

(二十一)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抓好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按照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等要求加快建设、改造步伐,争取早日具备验收条件。抓好渤海新区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以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为龙头,以科技研发为支撑,以建设集海水集中处理、海水淡化、海水直用、浓海水综合利用、海水淡化材料与装备制造、淡水统一配送的蓝色水产业链为目标,为海水淡化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积累工程技术、市场化运作、政策规划等方面的经验,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二十二)促进再生资源聚集利用。大力推进河间市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尽快完成《河间市创建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和《河间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的编制。按照“回收体系网络化、产业链条合理化、资源利用规模化、技术装备领先化、基础设施共享化、环保处理集中化、运营管理规范化”要求,把分散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中到园区发展,解决再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经营分散、技术落后、利用水平低、二次污染等问题,实现再生资源的规模化、高值化、清洁化、安全化利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石化局、市财政局)

(二十三)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制定《沧州市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方案(2015-2020)》。计划2015年底前,建成市区西南燃气调峰锅炉,一期形成260万平米供热能力。推动吴桥国能发电、东光化工、中节能(沧州)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低品位余热供热项目实施。加快推进献县茂源地热开发有限公司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地热生物工程应用、地热干燥及其他工业利用、地热旅游,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加紧推进省天然气公司冀中十县天然气管线工程、中国石化天津LNG项目的建设协调工作,积极谋划中沧线替代管道项目,做好对接中海油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的谋划建设事宜,保障我市天然气需求。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到2015年底,风电及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5万千瓦、12万千瓦。(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城管局)

七、依法加强监管服务

(二十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颁布的焦炭、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规范能评报告评估和审查程序,建立统一规范、有约束力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格执行《河北省达标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强化排污许可证的硬性约束,落实排污单位持证排污的法律责任。(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法制办)

(二十五)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继续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强化对县(市、区)环保部门指导监督,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重点区域环境督查制度,对环境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进行专项督查。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电力、钢铁、建材、焦化、造纸、纺织、石化、制药、化工、食品、制革、垃圾处理等行业,特别是“十五小”、“新六小”企业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类污染项目,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污染物等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开展燃煤锅炉治理、重点企业用煤专项监察行动。(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石化局)

(二十六)加强资金政策扶持与监管。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和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节能降碳、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加大市级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向节能减排工程倾斜力度。加大国家、省、市资金支持项目的监管力度,实施月度报告、半年检查、年度抽查、竣工验收制度,确保上级资金支持项目发挥应有效益。(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石化局、市财政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煤电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