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电力纵横】售电公司大猜想

2015-09-09 08:18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关键词:售电公司售电主体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有句话叫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是好事,如果你觉得一件事不够好,那么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坚持到最后。同样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评判坊间那些号称是能源互联网的公司和联盟们,再过20年回头再看,谁还在坚持谁还有稳定的团队,谁就是真正的能源互联网公司。而诚意,也许就是这个刚刚风云再起的市场里最缺乏的,也是本来应该对想来掘金的售电公司们追加的最好门槛。

当然,如果再勇于加入更多变量来倡导改革,比如要求售电团队至少要有一名大学教授以激活与高校科研及年轻人的互动,至少要有当地政府参股以保障各方利益的均衡及电费回收率等,则改革的尝试意义将远远大于其象征意义。

第三道门槛→对经营对象的细分化管理

可能你还不知道,中国几乎超过70%的电力消耗都来自于工业企业,而居民用户只占很小的比例。如果放任售电公司自由选择其经营对象 ,那么居民用户所能获得的多样化选择必然极其有限。因此搭配一定的居民用户比例,或者对于特殊类型的用户进行分配管理,应当可以在推高售电公司门槛的同时逼迫其更大程度的创新。

比如,售电公司必须要在20%的家庭安装智能家居设备以促进需求侧响应,或者要确保其采购或者生产电力的比例必须超过50%来自新能源,这些要求对于保证市场上出现优质的成功者有巨大作用。

除了出于普遍服务的考虑,细分化还给了小型售电公司腾出了更多生存空间。以德国为例,目前虽然有数以千家的售电商,但大蛋糕还是被四大能源集团分走,而其他公司则只能小心翼翼分食剩余不多的小甜品,这个各方鼎立的小垄断格局,正是一个健康售电市场的理想形态。因为小型售电公司的生存空间,其实在于对市场作垂直细分,实现差异化,而在这些细分领域,大型售电公司通常无暇顾及。

举个例子,医院用电有24小时看护的特殊性,以后也许就会出现一些只面向医院的售电公司,诸如此类。细分市场的压力,将不断逼迫小公司做出更大程度的创新尝试,挖掘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售电市场的美妙,谁能说不在于此呢?

第四道门槛→法律和政策内涵的责任承担

南度度一直信奉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问题又来了,售电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是什么?售电主体的技术、安全、环保、节能和社会责任等问题如何解决?电网企业与售电主体之间的服务协商机制和权责又该如何划分?……检视当下,售电侧法律条款尚待理顺,产业政策并未落地,这让许多市场主体仍持观望姿态。

与此同时,电力改革意义的大范围普及,能源的高效使用与环保精神,新能源体系的绿色标准及广泛接受度,最后100米的宣传等等,理应来自于被资本驱动的无孔不入的售电公司。因此在这一层面的公益与政治参与度,理应成为售电公司出发前就应修完的功课。关注度,也将是能源互联网建设与电力改革成败的关键。

So,别再迷信于售电牌照的所谓魔法了,最实际的准发证,绝不能仅仅来自于这一纸文书,更不能仅仅以资本来作为门槛,而是应该勇于在准入体系中设入更多的变量,一方面可以促进更多样化的竞争和创新,另一方面也给未来的时间发展留下更多的调整空间和可能。

这样的思维逻辑如果不被尊重,狂欢式的改革似乎已经很难避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售电公司查看更多>售电主体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