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深度】电力“十三五”难点重点何在?

2015-10-28 13:26来源:能源圈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售电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2发电能源供应

3.2.1大气污染治理要求减煤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主要途径是提高发电用煤比重

当前,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已取得高度共识,治理大气污染、调整能源结构的关键是煤炭的减量和清洁利用。一是散煤的集中高效利用,需要更多的转化为发电,同时发电厂降低排放;二是煤炭总量减量,倒逼中国供应结构的转型。“十三五”期间很可能是煤炭消费得到明显抑制的阶段,到2030年可实现更大规模的煤炭减量。

“十三五”期间,通过建设高参数低排放电厂,加大现有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电厂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采用政策措施和经济激励手段,改变生产生活用能方式,大幅减少煤炭分散燃烧量,电煤在煤炭消费总量的占比将由目前的53%提高至“十三五”的60%,是完全可行的,2020年以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到70%,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3.2.2天然气资源稀缺,在中国不宜优先用于发电,而应以终端替代、分布式能源为主

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供应能力预计将达到4000亿m3,相比2013年1700亿m3有很大提高,但其中有30%以上都依赖于进口,价格昂贵,保障程度不稳定。

天然气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城市燃气、化工、工业燃料、发电等,从需求增长空间、利用效率和价格承受力来看,宜优先用于居民和商业用气,城镇散烧煤、燃煤锅炉的“煤改气”和部分交通领域“油改气”替代。天然气发电清洁,但是相比煤电甚至部分新能源发电都不具备经济竞争力,未来推广应以分布式能源为主,靠近终端用户,能效大幅提高,经济性也比较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分布式能源的并网及电价给予政策支持。在北方地区,可适度发展调峰电厂和带稳定供热负荷的热电联产电厂。

3.2.3发电能源中非化石能源地位提升,发电对实现15%预期目标的贡献率在80%以上

“十三五”期间,中国水、核、风、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发电仍将快速发展,常规水电新增装机规模或将达到0.6亿kW以上,核电0.3亿kW,风电1亿kW,太阳能发电0.7亿kW。发电量中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将上升至28%,煤电降至66%。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利用总量超过7亿t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其中,转化为电力的非化石能源占84%。电力在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中始终居于中心地位。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望达到23%~25%。

3.3电力装机结构和布局

3.3.1“十三五”期间电力结构调整的关键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水电和核电一直在中国电力结构调整中扮演主力角色,“十三五”仍需要加快开发,特别是核电,要在“十三五”期间保持一定的开工规模,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十二五”水电、核电开工不足,实现原规划预期目标均有难度。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标和中长期碳排放目标,需要不断提高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贡献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风电主要面临规划脱节、灵活调节能力不足、跨区输电滞后导致的消纳难问题,“十三五”解决的思路主要有:

(1)适度调整开发布局,加大中东部地区分散开发的力度,由原规划的3000万kW调整至6000万kW以上;

(2)加大“三北”地区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扩大电网互联规模和范围[8];同时,进一步挖掘本地调峰潜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研究表明,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约2亿kW,“三北”本地消纳、跨区外送消纳和中东部分散消纳各占1/3,是技术经济性较好的方案,全国弃风比例有望控制在5%以下,以实现高效利用。

太阳能发电的主要问题是大型电站多位于电网末端,联网薄弱,外送消纳困难。而分布式光伏预期收益不确定性大,民用光伏市场难以激活。解决的思路有:(1)建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管理机制,引导分布式光伏合理布局;(2)完善补贴政策,提高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竞争力;(3)加强适应光伏发电的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建设等。2020年太阳能发电1亿kW的目标中,大型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的预计将各占60%和40%。2020年以后,应视资源条件和技术进步情况,继续大力推进太阳能集中式发电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重发展。

原标题:【深度】电力“十三五”难点重点何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售电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