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微电网技术正文

应对微网群大规模接入的互联互动新方案及关键技术

2015-11-19 08:20来源:高电压技术关键词:微电网微网群配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1 实时电价下微网与电网间互动机制及关键技术

当微网只作为单纯的价格接受者时,其通过智能电表获取实时电价信息,据此调整内部电能生产与使用,进行自动响应,价格信号的激励作用体现在计入需求弹性的机组经济调度、网络最优潮流等模型中。相关研究讨论了时变电价下含多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的微网系统在并网运行时的经济调度问题;文献[51]进一步建立了含热泵、电冰箱、补燃锅炉等装置的多能源系统在实时电价下的黑盒响应模型,多类冷热电联供机组的协调运行提高了系统调度弹性,能够在不影响终端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运行;由于微网中的可再生能源机组出力、负荷与未来电价具有不确定性,微网的自调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随机规划问题,文献[52-54]分别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机会约束规划与场景生成–简化的等价转换方法制定微网最优调度计划,克服了随机因素带来的潜在风险;为充分调动微网内大量闲置负荷资源参与电网优化运行,文献[55-57]依据需求弹性将负荷划分为固定负荷,可平移负荷,可削减负荷与随机负荷等类型,并模拟了实时电价引导下弹性负荷在时域上的转移与减载行为对于平抑风光波动与削峰填谷的作用;作为一类新兴的负荷侧资源,电动汽车近年来迅速发展,文献[58-60]提出将电动汽车接入微网后再并网运行,在这一模式下,一方面电动汽车可以依据实时电价等控制信号灵活发挥其负荷与储能的双重特性,为电网及微网提供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在并网时间和频率上的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也由微网自调度优化过程得到中和,从而降低其频繁充放电对电网的冲击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因此将电动汽车以微网形式集成后入网是发挥其效能的最有效方式。

上述工作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微网与电网互动过程中,作为被引导方的微网对于上层电网施加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手段做出的最优响应。整体来看,实时电价下的微网与电网互动问题的实质仍然是微网经济自调度。而微网系统内的电源与负荷成分复杂,甚至同时含有热、电、氢等多类能源且存在能源耦合,在结合系统潮流约束及扩大微网规模后问题将进一步复杂化。因此,当微网以较为被动的需求侧价格接受者角色参与电网调度时,如何准确描述微网在给定外部激励下表现出的需求弹性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实时电价下微网与电网互动研究的关键与难点。

2.2 市场竞价下的微网群互动机制及关键技术

配电网中微网渗透率较高时,由临近微网构成的区域微网群,将对现有电力市场交易模式产生影响。考虑微网群参与竞价的电力市场结构如图 3所示。一方面,微网个体之间可以就近交换功率,在微网群内形成内部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微网群可以通过聚合代理的方式[61]与上层配电网进行能量交易,此时微网群的市场力足以影响市场电价,聚合代理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

针对多微网形成的微网群内部交易市场,文献[62-63]建立了由多电微网与少电微网同时报价的双边多轮竞价模型, 2 者基于前期交易数据智能更新报价,由市场总代理完成供求匹配;同时在微网个体的自调度模型中加入需求弹性,依据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频率和响应贡献度设置调度优先级,利用负荷的可转移特性降低系统峰荷与少电微网的购电成本,实现了多微网间的能量互补。然而在市场环境下,微网个体实行自主控制,自主管理,其经济目标相互独立,承担同一角色的微网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 因此多微网交易中的竞争现象不可忽略[64]。

有研究提出采用博弈论研究多微网系统的交易模式,在给定的交易规则下建立了多电微网的非合作博弈模型,证明其存在纳什均衡,且该均衡解不受风光发电成本,政府补贴与配电网平均发电成本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考虑微网中的清洁能源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区域微网群联动交易是 1 个不完全信息博弈过程,文献[66]提出基于最大投标风险承受比例的电量与基于最小用电成本的电价投标策略,并模拟了多微网在自由交易环境下的多轮博弈过程,博弈结果表明,经过一定程度的学习与竞争,各微网能够确定各自的最优发电量与报价,系统最终达到均衡稳定状态。

原标题:应对微网群大规模接入的互联和互动新方案及关键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微电网查看更多>微网群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