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思考】关于能源互联网定位问题的思考

2015-12-02 09:08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左前明关键词:能源互联网能源消费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是能源泛在(互联网思维之流量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今后伴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以及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可简单理解为移动储能设备和电源)发展,不仅常规能源分布广泛,新能源和各类能源存在形式也将变得异常广泛,人人都是能源提供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参与到能源产业链中来。从长尾理论出发,如此泛在的能源存在,给运用流量思维和社会化思维将边际成本打到趋零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是供应链线上线下一体多元化(互联网思维之平台思维)。能源实际也是一种商品,其供应链从传统的线下单一点对点,向线上多需求、多来源转变,应是未来能源互联网一大显著特点。首先拿常规一次能源来说,近两年,伴随互联网春风,找煤网、易煤网、气头网、麦安集等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垂直B2B电子商务平台诞生,这类平台旨在打造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一体的“能源资源淘宝”;相信今后伴随能源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不仅一次能源供应链的互联网改造更加充分,“电能淘宝”,或多种能源形式的供应链互联网化将会逐步实现。

五是服务体验(互联网思维之极致思维,服务即营销)。互联网讲究的是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而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只有改变能源生态链上的配套服务,才能给用户极致体验。比如,在常规能源领域,基于对用户使用煤炭资源的用途,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按其最佳发热量、灰分、硫分进行寻缘并配煤销售,服务其能源资源高效再加工和转化。再如,从二次能源电能角度,基于高度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售电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电力消费群体的用能习惯进行分析,来制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用电服务模式,同时用户也将有更多的用电模式选择。

综上,能源互联网实际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整体能源生态进行改造,而非单一能源形式。希望各界人士在研究能源互联网问题时,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协作的态度去重新审视我国的能源互联网,也希望国家在研究出台能源互联网政策时,有一个全面而又完整的能源互联网视角,这将有助于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健康、高效、绿色发展。

延伸阅读:

电阳国际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 联合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

“能源互联网”即将进入操作阶段

原标题:关于能源互联网定位问题的思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能源消费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