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从“一带一路”战略倡议 看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5-12-09 13:50来源:国家电网杂志作者:徐小杰关键词:能源互联网一带一路电力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清洁能源占比较低,在水电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上有巨大潜力,如南亚国家。同时,现有火电项目的设备更新和系统升级也迫在眉睫,需要加大推进合作力度,如中东欧国家。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合作潜能巨大,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强烈,但面临基础较弱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能源贫困问题。东南亚、南亚电力发展比较落后,无电人口相对较多,需要新增电源潜力,扩大电力普遍服务。中国在2015年解决了无电人口的问题,可以与其他国家共享相关经验。

其次,要大力开发电源,建立大电网,扩大供应规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间具有电力互联互通的需求,如沙特与埃及的互联互通。目前,南亚和东南亚的装机规模分别在800万千瓦和1500万千瓦。可见,新增电源潜力、扩大电网互联互通是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地区的重要任务。

最后,这些地区也面临着能源电气化和清洁化的双重需求,需要加快能源转型,构建新的电力体系。为此,需要新的互联互通的硬软件支撑,如技术设备、互联网、智慧化管理、法制和安全保障等。

国际能源合作需要创新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要实现能源互联互通,不仅需要在商务上和技术层面上构建多边及多元的合作模式和联网的解决方案,更需要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机制,如清晰的政策支撑等。

目前,中国在不同层面对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都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并已出台和落实了一些配套政策,包括国际产能合作、经济走廊建设、海外工业园区开发、自贸区建设、投资基金设立等等。尤其是在电力领域和其他领域合作方面,中国都有不同的基金投资支持。而中国推动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也对“一带一路”能源互联互通起到了支持作用。

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我国在水电开发、风电和太阳能建设上具有较强优势,中国可以提供火电、水电和风光产业适用的技术、整套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直至提供产业(技术与人力和标准等)培训;在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可建立大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和电网,输出中国的长距离电力输送技术如特高压,提供产业配套、负荷中心规划和管理;在海外工业园区开发方面,可以为园区提供清洁高效的电网(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双多边自贸区将为电力合作提供合作规则;在投资基金方面,亚投行等金融机构可从传统的低息贷款,走向以增加资本金撬动更多资金投入,通过合理搭配股权和债权,以股权投资为主,兼顾债权、贷款及基金等多种投融资形式,为能源互联互通提供资金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并不局限于一个项目、一个领域或者一个环节的合作,而应该扩展为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对电力领域而言,要把双多边自贸区之间的合作政策结合起来,明确运作模式,进行组合和捆绑,将产业和金融紧密结合,互相支撑。

原标题:从“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看全球能源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电力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