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报道正文

供给侧管理:煤炭行业脱困的一剂“良药”

2015-12-29 09:58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作者:梁文艳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产业供给侧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下降64.4%,为跌幅较大的行业之一。不断下滑的行业利润使煤炭企业经营愈加艰难,从最新公布的部分上市公司三季报看,一些煤炭企业的负债仍在扩大,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企业借款金额居高不下。煤焦企业负债经营或将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另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我国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的负债率高达67.7%,为2000年以来最高。

记者了解到,一些煤企的主要欠款来自银行、民间资金以及企业债,这很容易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数量的增加。

“民间资金和企业债问题可能会涉及到群众竞相要求提前兑付集资款,或者会要求企业根据约定条件回购,如果企业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社会不稳定性的因素。”中国社科院教授冯兴元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会拖欠巨额设备款,同时其公司本身的应收账款额巨大,这就是经济下行容易出现的三角债。而这样的情况会使得产业链上的很多企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债,照此下去,会拖垮不少企业。

去产能加速

近些年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再加上其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了煤炭的不景气。在面对煤炭行业的“寒冬”,中央高层似乎有些坐不住了。在2014年7月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制度,据记者了解,脱困联席会议已经召开了43次。

冯兴元告诉记者,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其背后是大量的错误投资,而错误的投资又是此前存在的虚假的市场景气信号所引起的。2008年政府的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造成的景气幻觉就是虚假景气信号,其实酝酿着更大的危机,比如经济结构调整滞后问题事后导致大量企业破产。

12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中央企业增效升级。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

高层的这些举措,无疑是对当前我国煤炭产业脱困所指出的明确路线。

“这是中央在运用供给侧管理,对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进行重组,这样可以产生新的发展动力。”冯兴元说,以前中央是主要强调需求侧,要求拉动总需求,但不强调结构改革。而供给侧改革主要强调的是结构性改革,例如减少对资本的管制,使得资源依赖市场机制,朝着回报率高的方向配置。这样,减少投资的管制,增加投资的渠道,使得市场主体自组织地提供更多的新的差别产品,这就是供给侧经济学的要旨。运用供给侧经济学是希望减少对市场过程的扭曲,提高经济效率,提高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促进创新,提高经济的动态效率。

原标题:供给侧管理:煤炭行业脱困的一剂“良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产业查看更多>供给侧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