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材料市场正文

2015锂电上游材料:扩容热潮不时涌动

2016-01-12 14:48来源:电池中国网作者:王建军关键词:锂电池锂电隔膜碳酸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原材料供应短缺打乱产业扩张步调

目前碳酸锂、草酸亚铁及磷酸铁等原材料都开始出现严重短缺现象,制约了行业发展进程。根据GGII数据统计,去年我国动力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近3万吨,今年不少于5万吨需求,而磷酸铁锂主要原材料磷酸铁为1.2倍需求,进而推算出今年的市场需求为6万吨。

目前国内主要磷酸铁供应商有湖北万润、沧州锐星、唐山林科、合肥亚龙等10多家生产商,实际产能大的不过5000吨,少的最多不过1000吨,即使有扩产计划,所有厂家产能累计不过2万吨/年,与预计的需求量相差近3倍。天津斯特兰副总经理表示,由于上游原材料受限,公司扩产计划都受直接影响,设备已经安装好,但因买不到原材料只能处于搁置状态。

沧州锐星总经理王金峰介绍,锐星目前的产能(磷酸铁和草酸亚铁)在3000吨/年左右,而去年的意向订单就有超过近1.5万吨。尽管有扩产的打算,但苦于资金缺乏,仍停留在规划阶段。无法忽视的现实是,锂电产业链投资结构性失衡的状况正在显现,各路热钱资本都扎堆向产业链中下游涌去,而在一些前驱体原材料(指获得目标产物前的一种存在形式,大多是以有机-无机配合物或混合物固体存在,也有部分是以溶胶形式存在)领域,则被资本边缘化。

事实上,包括碳酸锂、磷酸铁、草酸亚铁等原材料的利润堪称丰厚,电池级碳酸锂原材料最近半年价格由4万/吨上涨到5.5万/吨。原材料磷酸铁同样利润丰厚,目前市场价格在2.5-3万/吨,毛利在50%以上,仅这一项原料市场近20亿产值。尽管如此,除了掌握在少数巨头手中的碳酸锂之外,其它前驱体原材料依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业内专家分析,前驱体原材料生产上普遍规模较小,尽管利润丰厚,但现有企业财力微薄,苦于资金缺乏投资不过千万。同时对行业了解不多,引不起投资人关注,人们普遍关心终端锂电池或新能源汽车方面。

值得业内注意的是,目前新能源领域的需求基本依靠政府政策拉动,因此不少原材料企业和投资方都担心存在后期的经营风险,进而投资较为保守。政府应积极引导,增加和拓宽应用领域,让投资人能关注并坚定认可锂电行业链每一环节投资价值。

核心材料企业迎来市场扩容机遇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锂电池行业却异军突起,成为资本热络聚集地。据不完全统计,近半年来,已有10家上市公司宣布投资建设新的锂电池项目,投资总金额接近280亿元。锂电池大规模投资,给上游碳酸锂、正极、锂电隔膜等核心材料带来市场扩容机遇。

沧州明珠为国内动力锂电池隔膜龙头,是比亚迪重点供货商,2000万平方米干法、2500万平方米湿法锂电隔膜项目,产能提升近1.5倍,正成为利润的重要来源。当升科技主营锂电正极材料,客户覆盖三星SDI、比亚迪等,公司正积极加码NCA等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投资。

推荐阅读

2015动力锂电池势如破竹 2016或达市场巅峰

国际锂资源“暗战”延续 高价锂“伤害”下游电池厂

原标题:2015锂电上游材料:扩容热潮不时涌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电池查看更多>锂电隔膜查看更多>碳酸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