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激活行业内生动力

2016-03-15 08:58来源:能源评论作者:贾康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行业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二十年里,经济生活中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创新案例,多是由新技术革命潮流所引出、在供给端实现更新换代的一系列事件,例如大家称道的苹果产品,以及“互联网+”等。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互联网金融,我们特别强调“用户体验”。而这种升级换代的感受,被奇虎360CEO周鸿祎称为“颠覆性创新”,它是一种在供给端发力,且有决定性意义的创新。

当然,需求的原意不应该被否定。人活着就会有需求,有需求才有各色动机和满足需求的创新活动。但当社会化大生产进入全球化阶段,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行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上就不只是一呼百应,而是一呼万应、一呼亿应。一个产品可能迅速风靡全球,给用户带来人本主义视角上常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对这种用户体验的追求联系着“升级换代”式的供给创新,也是能源从业者在2016年的首要课题和进取目标。

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强调结构优化导向,即是通过清晰的、力求有效的结构优化措施,使其更适应人本主义基点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不良链条因何而生

尽管存在国情、资源禀斌、阶段特征等不可选、不可抗因素,但制度机制方面的重大缺陷,对能源、环境问题的恶化难辞其咎。

当前,我国一般商品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实现市场化,但在能源领域,却存在着严重的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非市场化状态和由此引出的“无处不打点”的紊乱局面,并且以表面上的“煤价、电价低廉”,助长粗放式、挥霍式、与节能降耗背道而驰的增长状态和消费习惯。

深入考察,会发现这种能源浪费和低效问题可归咎于四个原因:

第一,中国主管能源的行政管理部门一直采取的局部、点对点调控模式,使行业管理范围极宽泛,从某规划到某项目和某项价格,从准入到行为,处处扣死。计划经济强势手段,导致行政审批权大如山,绩效却差。

第二,能源不似诸多产业,出现决策失误,可以较快回调。而一旦能源决策出现较大失误,即使有相关主体及时察觉和勇于站出来认错,也需要很长的扭转和调整期。

第三,在缺乏顶层设计和有效的通盘协调机制的同时,能源管理体系可谓错综复杂,主力能源的开发、利用、消费事宜与多部门联系紧密,却往往于处理环节上权责不明、相互推诿、拖延无期、互不买账。

第四,作为我国主力能源供给的火力发电,在规划、建设方面,与国土资源开发和交通、输电网络建设和环保等战略规划,未能有效结合和高水平地打通。

结构升级亟需先行

面对国内业已高达6000万户以上的海量市场主体,要消除落后、过剩产能,政府行政手段为主的选择式“关停并转”操作空间有限,仅适合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以法规划定“准入”技术标准的“正面清单”方式,逻辑上可面对中小企业,但如果以此为主导操作,定会产生为数众多、防不胜防的“人情因素”和设租寻租,发生事与愿违的种种扭曲和不公,效果亦难尽如人意。

对于能源行业,真正可靠、效应无偏的转型升级出路,应是通过改革,以经济杠杆手段为主,以物质利益的激励和约束“内生地”让市场主体自觉践行“节能降耗”,让市场力量在资源配置上,充分发挥公平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作用,把真正低效、落后、过剩的产能挤出去,进而引发出一个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实现节能降耗、生态保护、自主创新等,无法简单地通过需求侧总量调节,而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全面配套改革形成的“制度供给”,运用结构性对策进行供给管理,加大供给侧某些要素投入的力度和促进相关机制创新改进。

在制度供给层面,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当前,眼界相对狭窄的地方政府和分散的企业与企业集团,很难在各自的自主、自发行为层面,通过“试错法”形成一个具有长期合理性的能源格局。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从整体能源战略的顶层规划出发,多方面、多层次的战略一齐配合,发挥矩阵型功效。不但对火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进行通盘考虑,还应当特别注重与环保行业的协调衔接,以及与交通等网络建设进行良性互动中的合理衔接等。

原标题: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激活行业内生动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查看更多>能源行业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