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昆明十三五规划:推行电力行业烟气脱硝脱硝等减排工程 加快水网、能源网等设施建设(全文)

2016-03-28 12:1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脱硫脱硝昆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

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十三五”期间,每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全市“零就业家庭”始终维持清零状态。

(一)推动创业促进就业

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创业创新”新型孵化模式,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云南省青年创业园、农业创业园等创业平台的建设。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好创业小额贷款、税费减免、“贷免扶补”创业贷款、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和创业培训补贴等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和资金,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引导职工、青年、大学生和妇女等群体创业。鼓励灵活就业、自谋职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全社会充分就业。加快推进教学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培训方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二)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

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继续开展“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公益项目、“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专项活动,确保每年实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加大对水源保护区农村居民就业培训力度。大力开发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较集中地区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的产业、项目、资金等支持力度。加大退役复转军人就业帮扶力度。“十三五”期间,每年组织高校毕业生(含毕业前2年的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加快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和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构建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的公共就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推进“互联网+人社”协同应用与融合发展。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对实体和网络人力资源市场中的行为监管。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

五、 提升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按照深化改革、创新治理、普惠民生的思路,加强社会保险工作推进,建立健全现代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协调发展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事业,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一)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工作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逐步完善登记办法,实现参保人员社会保险信息动态管理,形成每个人唯一的社保标识,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业务基础数据库。完善全民医保政策体系,推进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继续推进社保扩面,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逐步实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保险“五险统征”,探索“五险合一”管理模式。强化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改善机制、整合机构、减少层级、简化流程,提供一站式方便群众的社会保险服务。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力度,保证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二)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统筹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与工商、税务、金融、公安等部门信息比对专线,救助对象经济状况核对率达100%,审核认定准确率达90%以上。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困人员福利保障制度。完善医疗救助模式,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深入推行“一站式”医疗救助即时信息化管理服务模式,适时提高医疗救助封顶线和救助比例。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完善临时救助的政策措施,建立“托底线、救急难”的快速响应机制。完善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规范发展五保供养工作,适时调整五保供养标准,提升五保供养对象服务水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

(三)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街道社区(乡镇村委会)日间照料服务为依托,市(县)级养老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幸福院、托老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资金帮扶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完善养老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做好养老机构的服务监管。积极帮扶留守老人、失独老人、空巢老人等社会重点关注群体。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把市社会福利院医疗养护楼打造成为全省医养结合型示范养老机构。到2020年,全市千名老年人床位达到40张,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

(四)深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范运作社会事务。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推动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创新发展。加快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做好市殡仪馆、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区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殡葬服务中心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建成一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建立健全多样化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五)发展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社会保障事业

加大残疾人康复项目投入,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残疾人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充分整合资源,加强妇女活动阵地建设,不断健全妇女组织网络,切实做好“妇女之家”标准化建设。强化社区(村)儿童工作社会化服务建设,全面提升“儿童之家”建设水平。大力保护留守儿童、服刑家庭儿童等社会重点关注群体合法权益。培育扶持青年社会组织,搭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完善青少年综合服务体系。

1

第十三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平安和谐昆明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全力推进民主建设和依法治市,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 全面推进民主建设和依法治市

深化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加强民主建设,树立法治观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维护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推进民主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对台和侨务政策,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合作共事,完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实施“4+3”工作体系(即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确保宗教活动在宪法、法律、政策规定范围内进行。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协商。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征求意见和论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制度、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社会公示和公开听证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决策后评估和决策跟踪反馈制度。

(二)推进依法治市

完善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机制,健全定期清理地方立法制度,定期开展立法后评价,基本形成具有昆明特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规和政府规章体系。加快市、县两级政府综合执法改革,建立职能集中、边界清晰、管理规范、上下协调、运行有效的综合执法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市情、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制度建设,努力形成严密的地方法治监督体系。

二、 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以人为本、公开公正的原则,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一)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以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主线,加快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的转变。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治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加强专业化、职业化社工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水平。逐步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营造发展环境,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财税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发展慈善类、行业协会类、社区服务类、科技文化类社会组织,构建覆盖广泛、门类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形成法规政策健全、监管有力、服务到位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格局。

(三)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和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处理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大调解”工作系统、县乡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网络和衔接联动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研判分析机制。完善领导下访、约访制度,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完善个人心理医疗服务体系和特殊人群专业心理疏导矫治救助体系。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宗教和谐。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群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相关救助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救助保障水平。

(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发挥政府诚信示范作用,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等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培育信用市场,维护公平交易,保护正当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深入推进公民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 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围绕打造“平安昆明”,完善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质量昆明”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一)完善社会安全基础设施

加强基层司法所、看守所、拘留所、涉案特殊人群关押看守场所、刑科所、痕迹物证鉴定中心、警务技能训练基地、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涉案财物保管中心、环保执法鉴定中心、社区警务室等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保障制度,提高公安侦控水平,实现公共安全指挥调度系统现代化,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同步规划并配套建设消防站、市政消防供水、消防通信和消防车道等公共消防设施,以及公安派出所、警务站和高清监控探头、红外线报警装置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并作为规划审批、工程验收的前置条件。“十三五”期间,新建五华区、盘龙区、宜良县、寻甸县、安宁市5个看守所和昆明市、寻甸县2个拘留所,新增9个乡镇派出所,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治理工作需要,实时调整和新增公安基层派出所。将无房、危房派出所列入片区改造规划,消除无房、危房派出所。健全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实现视频监控全高清、全覆盖。

(二)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推进平安昆明建设,巩固强化反恐制暴工作体系。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黄赌毒、经济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以基层为重点,深入推进禁毒防艾各项工作,巩固工作成果。不断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以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城乡社区治安防控网、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治安防控网、技术防范治安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六张防控网”为骨架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群防群治暨社会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全方位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十三五”期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保持在80%以上。

(三)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强化安全生产。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充实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安全准入条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加快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推进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饮用水源地的化工生产储存单位,采取“关停、搬迁、转产”等措施进行重点整治,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到2020年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5年下降5%以上。健全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创新社会消防管理,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提升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建立覆盖城乡的灭火和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力争消防事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体系和设施、设备建设保养体系。

推进食品药品等其它安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保障体系,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提升食品药品执法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延伸至最基层的食品药品执法监管体系。建立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和应对措施。严格管理危险废物,规范处理处置方式。

推进“质量昆明”建设。推动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和微观产品服务质量“双提升”。实施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建设,切实推进质量人才培育、质量管理进步、质量安全保障和质量文化建设四大工程,努力提升产业、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1

(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的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加强地震、地质、气象、旱洪、森林火灾等灾害的防灾减灾和综合处置能力。综合考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各个阶段,统筹利用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和科技等多种手段,重点加强多灾种综合、多部门协调、跨行业合作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完善灾害救助政策、救助标准、救助方法、救助效果、灾情评估、物资保障、社会动员、金融保险等手段。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强地震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干旱和洪涝(城市内涝)等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等生态环境灾害、生化泄漏等化学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加强消防力量、灭火救援装备、战勤保障体系和社会联动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昆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