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黑龙江十三五规划:加快热电联产建设 统筹推进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全文)

2016-04-01 14:1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黑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推进县域与垦区、林区、矿区、油区、边区融合发展

推动县(市)与垦区、林区、矿区、油区、边区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融合发展。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交通、“三供三治”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各自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采取市场化方式合力打造优势主导产业。

第三章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一节 优化城镇化布局

依托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推动人口、产业向城镇集聚,打造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牡鸡七双佳”东环城市圈,努力建设“哈大齐北绥”西环城市圈。以东环城市圈和西环城市圈为重要支撑,辐射带动鹤岗、伊春、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规划引领,适时研究调整行政区划,完善城镇体系,推动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以国家推动哈长城市群发展为牵动,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布局拉开城市骨架,培育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强化哈尔滨核心拉动作用,用全新体制机制高标准推动哈尔滨新区建设,打造东北亚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和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增强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带动周边城镇产业发展,建成全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以鸡西、双鸭山、伊春、七台河、鹤岗、绥化、北安、肇东为重点,加快发展副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功能,扩大人口规模。完善县城、重点城镇和农垦、森工系统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促进人口和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第二节 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按照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加强公共交通、城市道路、“三供三治”、城市公园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区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实现供给主体和方式多元化。

第三节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体制机制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落实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健全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保障机制,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完善对灵活就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逐步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第四节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加快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到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村屯合并,促进农村人口向交通便利地区集聚。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以“百村示范、千村达标”活动为依托,集中治理村容村貌,推进净化、硬化、绿化、美化,加快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墙、改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四章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强省。

第一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和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黑龙江优秀精神。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建设,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净化网络环境,传播正能量。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施城市文明达标、乡村文明提升、行业文明优化行动,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继续开展全民阅读行动。

第二节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引导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发展出版发行、网络信息、印刷复制、新闻传媒、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影视制作、会展、工艺美术等产业,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壮大省广电网络集团、出版集团、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报业集团、文投集团、演艺集团、新媒体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推进区域性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推动一批文化企业上市。加强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按市场规律挖掘组织文化元素,推动文化与时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龙江文化品牌。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延伸发展IP? TV等,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扩大黑龙江卫视落地覆盖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实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档案和地方志事业。

专栏21 重大文化工程

第五章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在创新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基础上,健全和拓展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融合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各级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制定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专项规划。军民、军地协同,共同维护边境社会稳定和谐。推动军民领域协同创新,支持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科研生产能力的开放共享。加强与军工集团战略合作,落实相关合作大纲,推动先进技术转民用,开发特色高技术产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军工装备产品走出去,壮大军工经济。增强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打造哈尔滨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黑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