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能源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光伏、风电、核电、智能电网等产业集群(全文)

2016-04-19 09: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项目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防治地质灾害。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应急体系,重点推进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群测群防“高标准十有县”、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指导机构建设,着力提升全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应急调查、应急监测、应急处置能力。

防震减灾。进一步加强监测、速报、预测预警建设,不断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技能,健全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强化气象大数据公众服务能力,加强农业、交通、海洋、旅游、能源等专业气象服务,提升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气象支撑能力。加快现代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稳步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继续开展“一流台站”建设,提高基层台站对气象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作用。

  专栏19 公共安全重大工程

  1.防灾减灾

地震。河北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地球观象台建设、地震现场应急储备装备建设、地震重点科研基地(野外实验室)建设、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提升工程、京津冀地震安全工程。

气象。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工程、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气象保障工程、绿色产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气象“一流台站”建设工程、冬奥会与冰雪经济气象保障工程。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程、煤矿水害微震预测预报技术工程、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程、“互联网+”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程、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流动实验室建设、省级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治技术中心建设、压减钢铁过剩产能和部分企业搬迁提升改造安全保障工程,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省级应急装备及危险化学品监测鉴定中心、危化品行业应急能力建设项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程。

第二十四章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努力实现全省1—2个设区市和2—3个县级城市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拓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和“中国梦˙赶考行”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美丽河北”创建宣传活动,开展道德模范等各级各类先进典型选树和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推动诚信建设法制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和时代楷模馆,改造提升西柏坡纪念馆及其旧址群,促进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落地生根。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等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和公益广告宣传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德育教学,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和“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实施“河北优秀文化网上传播工程”和“网德建设工程”,建设网络社会信用体系,弘扬网上正能量。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二、健全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健全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加快建设河北大剧院、河北省美术馆、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科技馆、河北省非遗博物馆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农家书屋建设、全民阅读、书香河北等惠民工程,加强基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推进秦皇岛市、廊坊市、沧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县,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结对子、送文化”、“文艺志愿者服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深入挖掘河北历史文化精髓,打造河北特色文化符号,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古树名木等文化资源挖掘保护,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实施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与京津联合开展长城、大运河、明清皇家建筑等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五个一工程”、爱国主义影视创作、重点作品扶持奖励等精品工程,推出一批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建成省、市档案馆新馆,开工建设列入国家中西部建馆规划的90个新馆;建成省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初步完成全省档案数据中心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

三、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扶持奖励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实施现代传媒建设和提升工程、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精品工程、文艺人才培养工程,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舞台艺术和网络文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扶持文化科技型企业和创意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引领文化消费。主动对接承接京津文化产业转移,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出版、印装、演出、娱乐和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会展、动漫网游、数字文化、主题公园等新兴产业,建设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唐山、邯郸、承德等国家级展演和动漫基地。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城建、工业、农业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培育发展一批文化产业强县、集聚区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乡村、休闲农业创意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产业园区和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新建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重点骨干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内部改革,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确保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打造“河北文化周”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积极搭建文化贸易服务平台,推进文化“走出去”。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专栏20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重大工程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全民阅读活动、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创建,乡村(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惠民工程。

2.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工程。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进,特色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强县和龙头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影视品牌培育、新兴媒体培育、传播体系升级、媒体融合发展、文化市场开发、产业园区(基地)提升。

第二十五章 做好冬奥会筹办工作

按照“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要求,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理念,围绕“精彩、非凡、卓越”目标,全力做好筹办工作,放大奥运效应,发展奥运经济,助力河北发展。

一、抓好场馆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围绕满足赛事需要,做好张家口赛区新建改建5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和残奥会设施的规划建设。统筹推进赛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实施用水保障、低碳电力供应、天然气普及和集中供热、通信和气象、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升级、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医疗卫生服务和食宿保障等工程,构建完备的冬奥会配套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形成高效、安全、可靠、环保的冬奥交通保障体系。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探索PPP、上市、基金、融资租赁等多种筹融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办冬奥。

二、建设科技冬奥

围绕冬奥会“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目标,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冬奥会实现转化。推动新能源、智能装备和“互联网+”在冬奥会的广泛应用,构建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综合管理体系。对崇礼等重点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环保限值,努力实现“近零排放”,打造崇礼“低碳奥运专区”,确保赛时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张家口市政交通及赛区100%采用新能源汽车。加强与冰雪运动强省、强国的交流合作,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人才,为冬奥会提供优质服务和可靠的人才保障。

三、推动冬季运动普及和体育产业发展

实施冬季项目重点突破战略,优先发展适合河北特点的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和冰壶等项目,组建冰雪项目专业运动队。积极承办国内外重大冰雪赛事,培育河北冰雪运动品牌,打造冰雪运动大省。实施冰雪旅游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冬季体育活动,推动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着力打造滑雪运动及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以冬奥比赛场馆为核心,打造一批冬奥精品滑雪旅游景区,把崇礼建成国际知名滑雪胜地。设计开发具有燕赵文化特色、体现奥运理念的旅游线路和旅游商品,扩大河北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力争培育一批源自河北的世界品牌,谋划在张家口建设一批国别(地区)产业园、冰雪产业园。

四、提升城市功能改变城乡面貌

提升赛区景观,重点推进公路、铁路、县城及冬奥会赛场周边区域民居改造、设施配套、环境整治、造林绿化等工程,建设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着力打造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城市软硬环境。推进筹办冬奥会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等富民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专栏21 冬奥会重大工程

1.场馆建设工程。建设云顶滑雪公园场地A、云顶滑雪公园场地B、冬季两项中心、北欧中心越野滑雪场、北欧中心跳台滑雪场、张家口奥运村、张家口山地媒体中心、颁奖广场等张家口赛区建筑群。

2.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工程。建设张家口机场、崇礼通用机场、京张高铁及崇礼支线、延崇公路、京北公路、雪场道路互通及干线公路网等重大交通项目。

3.环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崇礼雪场蓄水工程,崇礼河道整治、山洪沟治理及水土保持,乌拉哈达水库等工程。实施崇礼低碳赛区建设、水环境治理工程、核心赛区矿山企业搬迁及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张家口市大气环境及水环境治理等工程。

4.赛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用水保障、低碳电力供应、天然气普及和集中供热、通信和气象基础设施升级、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医疗卫生服务和食宿保障等工程。

5.冬奥迎宾廊道绿化工程。围绕张家口崇礼举办冬奥会,加强沿线高标准绿化,提升奥运廊道两侧绿化美化水平、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供生态休闲场所,完成绿化面积11万亩。

第八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以改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为重点,提高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运行一体化和相互融合,打造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二十六章 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围绕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水平,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智能化、低成本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南北贯通、东出西联”的大交通格局,形成中心城市与新城卫星城半小时交通圈、京津冀核心区域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市市有机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项目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