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能源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光伏、风电、核电、智能电网等产业集群(全文)

2016-04-19 09: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项目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抓住关键点,着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通过精准施策,主动减量,把分类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消化房地产库存。优化存量,加大技改投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适应新需求、满足新需求。引导增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调整布局,按照功能定位,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东重、中轻、西绿”的产业发展格局。释放活力,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调整需求结构,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拉动力。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把方向和重点聚焦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和农村等我省发展的短板上来;着力激活投资主体,以优化环境吸引外资和省外资金,以PPP等方式创新投资模式,使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不出现重复建设、不增加过剩产能、不产生挤出效应”的领域;着力夯实投资载体,每年滚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形成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前期推进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在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实施重大消费工程,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着力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扩大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产品供给,培育服务、信息、绿色、时尚、品质、农村等消费新热点与新模式,推动消费升级,稳定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着力吸引域外消费,打造京津冀休闲度假基地、养生养老基地、生态体验基地,吸引省外特别是京津中高收入群体来我省消费。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落实和完善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大力引进来,积极“走出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一批互惠互利、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尽快落地,通过外需拉动我省经济增长。

河北省“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①GDP、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绝对数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②[ ]内为5年累计数。

第二篇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京津冀协同创新引领协同发展,抓好政策激励、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知识产权保护四个关键,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激活创新主体,夯实创新载体,聚集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价值充分体现,让创新成为发展的主动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努力建设创新型河北

第三章 全面增强创新能力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做多做强创新主体,夯实人才支撑,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一、培育发展创新主体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引导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打造一批行业旗舰式创新型领军企业。以百家领军企业为重点,发挥其在优势产业中的创新引领作用,支持其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布局创新、延揽人才,重视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钢铁、装备、建材、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实现强强联合,聚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水平,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生力军作用,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服务功能,实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和新三板上市四大工程,搭建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成长阶梯,强化差异化服务,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支持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创办一批中小型科技服务企业。到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0家,打造形成环京津、沿渤海、聚省会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密集区。

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程研究机构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大型基础设施落地,大幅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协同创新组织建设,提升省属科研院所创新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力量创办科技研发服务机构。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探索军民共建共管创新基地,推动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推进开放创新,扩大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共同建设科技合作平台和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联合研发中心,推动主导产业技术需求与海外科技资源对接,促成更多全球先进技术到河北转化并实现产业化。

二、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

聚焦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抓住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整合创新资源,加大创新投入,多点起步、重点推进、全面铺开,探索“科技创新—产品或服务—新企业、新业态—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模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在高新技术孵化和产业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县域特色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矛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围绕能源清洁利用,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供给与消费革命。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建设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围绕县域经济提升,支持特色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协同研发,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创新。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广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创新服务业态。围绕破解资源环境矛盾,加强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资源综合利用和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围绕城镇化、人口健康、公共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探索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民生改善。

三、大力培养和聚集创新创业人才

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完善重点人才项目支撑体系,围绕我省发展的战略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深入实施“巨人计划”、“科技英才‘双百双千’推进工程”、“燕赵学者计划”和“三三三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计划,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后备力量,加快建立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智库。实施“百人计划”等省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产业升级和学科发展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工作团队,放宽在冀工作的外国专家取得永久居留证的条件。完善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到我省工作的激励机制,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在我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团队,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我省重点人才工程,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发挥企业引才引智主体作用,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购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培养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的转变。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整机制,推行紧缺专门人才动态目录制度,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创新人才薪酬、岗位管理制度和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健全创新人才信息发布制度,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之间人才合理流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项目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