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全球能源互联网: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2016-04-26 08:05来源:能源智汇作者:G Energy Insight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特高压国家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经济是否可行?

理想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由差价产生的需求。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商业化理念,必然是在经济可行的基础上操作。国网主席刘振亚曾举例说明其经济可行性:比如中国新疆风电目前成本约每度电人民币五毛钱,而德国缺电且其平均电价为25美分以上;那么,由新疆输送风电至德国的总成本约12-13美分,包括发电成本8美分,输送费约4-5美分,二者之间有明显差价,便会产生国际贸易,就有建设洲际互联的必要性。

现实派:成本的估算应在统一范畴的能源成本曲线上比较。

首先,请以数据说明德国电价构成。我们认为“平均电价25美分”至少存在三种错误:1.混淆上网电价跟终端电价;2.混淆不同行业的巨大差别;3.此电价中含税与补贴等政府调节手段。

其次,请统筹考虑“外来可再生能源+特高压”与“本地可再生能源+储能成本”的能源成本曲线,方可测算潜在贸易量。

第三,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建设洲际特高压前应当评估当前国内特高压输电线的利用率,除了西南水电和三峡的外送工程在政府规划下利用效率较高外,晋东南到湖北荆门、哈密到郑州等线路的利用率都比较低。利用率低是容量过剩的反应,国网有无对这些低利用率项目的经济性进行过评估?

理想派:世间没有绝对的过剩。

首先,绝大多数的商品可能会过剩或短缺,但某种意义上说,能源永远不会过剩,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当前过剩未必代表永久过剩。

其次,下面是贵方需要的德国电价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新疆输电外送与运煤外送的经济性比较早已经被多家第三方机构验证,欧洲有效联网虽未完全实现,但跨国电力交易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并缓速增加。一种新的理念提出需要较长时间实现,其可行性及实现路径取决于技术发展以及各方利益的平衡与博弈。站在今天,我们无法完全清晰地预见未来,但如果没有梦想,我们可能就根本等不到美好的未来。

图1:德国2005-2015电价与分摊费

原标题:全球能源互联网大辩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特高压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