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成都十三五规划:以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为主 发展核电、风电、页岩气、储能设备等(全文)

2016-05-13 08:3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燃煤锅炉成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推动公共服务多元供给

创新供给方式,在坚持政府主导发展公益事业的原则下,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的主体格局,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准入限制,通过招标采购、合约出租、特许经营、政府参股等形式,创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资体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生产和供给的效能。通过定标准、买服务、给补贴的形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进入社区服务、养老、基本医疗检查、就业培训、科普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满足居民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

第六章 实施精准扶贫

将“扶贫开发”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到2020年,基本实现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和对象的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第一节 加强相对贫困户扶贫攻坚

实施就业扶贫。整合职业培训资源,采取定向、订单等培训方式,加大对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城乡新生劳动力等有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的择业观念和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有就业意愿的城乡贫困劳动力至少获得1项就业技能。实施就业帮扶政策,设立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设帮扶就业基地,鼓励企业招聘贫困人口,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转移就业,引导帮助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实现就业。

实施助学扶贫与医疗救助扶贫。完善特殊支持政策,设立市级“宏志助学金”,推动社会捐资助学,提高教育救助比例,多层次救助和支持子女上学贫困家庭。完善财政支持贫困人口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的机制,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个人支出,逐步消除因病返贫现象。

实施低保兜底扶贫。完善兜底政策,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就业帮助和产业扶持实现脱贫的困难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保障体系。完善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集中供养城乡特困人员,加大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第二节 实施相对贫困村精准扶贫

 扶持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粮油、茶叶、药材、果蔬、水产等特色“天府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支持电商企业进驻农村,打造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培育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鼓励有条件的村利用独特生态、文化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整体开发,发展乡村体验旅游、民宿旅游、康养旅游,推进农旅、文旅、体旅深度融合。

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产业发展,突出抓好乡村道路建设,连通干道“主动脉”,畅通村路“毛细血管”,全面提升道路密度,基本实现村村通班车。巩固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成果,基本普及自来水。深化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县域电网同网同价、供电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进建制村、新村聚居点接入天然气,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宽带乡村”建设,普及光纤和4G网络,畅通贫困村致富信息通道。通过土地整理、整村开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形式,系统推进贫困村住房改造。

第十篇 全力提升城市人文魅力

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全面推进人文城市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

第一章 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素质。

 第一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重点人群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和帮扶礼遇,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积极发挥学校思想阵地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全民公益行动,积极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在全社会积聚向上向善力量。

第二节 加强精神文明创建

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促进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运用新兴技术,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途径载体,构建精神文明建设全媒体平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地方志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完善区(市)县档案馆体系。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奖励机制和保障体系,加大政府购买公益组织服务力度,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第二章 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生活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局,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形成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都市文化。

第一节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深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全面建成城乡一体、网络健全、便捷高效、互联互通、保障有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具有成都特色的基本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服务标准、供给模式和考评机制,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节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生产的主旋律,立足“成都表达”和“表达成都”,大力创作和推介舞台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精品力作,丰富文化供给,提升文化品质,创作生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满足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

第三章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格局,与三次产业跨界融合转型提升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8%,成为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

 第一节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快建立政府管理、部门协同的协调机制,统筹实施各类重大文化项目。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进一步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创新运行机制,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完善年度报告和信息披露、公众监督等基本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第二节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按照“文化+”理念,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商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依托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成都艺术品保税仓库等平台,促进文化艺术产品交易机制化、品牌化,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交易中心。完善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版权代理、知识产权评估、演艺经纪、工艺美术品拍卖等文化中介产业,强化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市场交易、技术支持、产权保护等服务。加强文化执法监管,大力开展文化市场环境专项整治,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第四章 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统筹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和文化地标为重点,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塑造凸显文化底蕴的城市品牌

 精心打造“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国际文化品牌,深入打造“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成都原创动漫等新兴文化品牌。继续办好“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推进“杜甫千诗碑”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强乡村博物馆建设,建立非国有博物馆长效扶持机制。促进人文交流,争取和举办重大国际文化盛会、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活动。加强城市文化营销,提升城市形象,打响城市国际知名度,增强城市影响力。

 第二节 加强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保护

 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进行的各类建设、旅游等活动的规范监督。构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网络体系和类型全、数量多、分布广、综合性强的文化街区基本格局,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能够成为城市名片的、具有重大价值和深厚底蕴的街区。

第三节 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

深入挖掘成都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展示成都文化特色和本底,建立成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深入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提高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再现成都历史文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推动非遗整体性、抢救性、传承性、生产性保护,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非遗生产性保护,建立非遗生产性保护孵化机制,培育孵化一批非遗创意产业集群项目、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打造国际非遗产品贸易集散中心。

第四节 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精心培育对外文化品牌,积极开拓海外文化市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增强成都文化传播力,提升成都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扶持若干项目进入海外主流市场,搭建文化贸易平台和疏通重点市场渠道,形成对外交流、对外传播、对外贸易三位一体、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创新为动力的对外文化工作新格局。

第十一篇 深入推进法治成都建设

 协同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法治成为成都最鲜明的城市特质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成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