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新疆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热电厂项目 建设煤电、水电、风电基地等(全文)

2016-06-14 08:3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新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医疗、公共卫生、中医民族医药以及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发挥对口援疆省市优质医学教育资源优势,重点为县及县级以下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免费培养各类人才,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加强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健全在岗培训制度,规范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技术骨干培训力度,提升全疆特别是基层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

专栏21 医疗卫生重点建设项目

1、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尤其是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覆盖全区所有建制乡镇和行政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加强国有牧场卫生院、牧业医院、牧业医疗服务站建设。

2、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建设。加强承担各类重大疾病防治任务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支持自治区、地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突出公共卫生职能;支持地方病、职业病、结核病、传染病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

4、区域医疗中心及专科医院建设。加强自治区、地(州、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传染病、结核病、职业病、肿瘤、妇产、儿科、精神卫生、康复等专科医院能力建设。

第四章 提高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在执行国家“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基础上,完善我区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更加积极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降低和稳定生育水平,有效控制南疆四地州人口过快增长势头,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推进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技术服务网络,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增强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和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加强育龄群众生殖保健工作,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积极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制定《新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五章 继续加强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

坚持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市场满足多样性需求,合理确定各类住房建设规模,分层次、多渠道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问题,为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创造条件。

第一节 加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加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优先解决符合条件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完善建设方式,有序扩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面。积极落实各方面建设资金,鼓励引导金融、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尽快形成有效供给。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加快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鼓励居民购买自住型、改善型普通商品住房,完善已购保障性住房上市交易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住房保障监管能力。“十三五”期间,新建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99万套,到2020年,全疆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率达到35%以上,全疆城镇及国有农牧场中等偏下、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第二节 加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

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的要求,根据不同农牧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推进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切实把安居富民与农民增收致富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牧民既安居又富民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水改厕、乡村道路、电网升级改造、供排水、垃圾处理等项目资金,集中捆绑用于安居富民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坚持把解决农村贫困群众住房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差别化资金补助政策,加大对农村贫困群众建房支持力度。探索创新资金筹措方式,鼓励支持各地为建房农户提供专户贷款服务和信贷资金支持。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健全落实安居富民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十三五”期间,完成135.65万户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关注困难群体。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基本实现全区游牧民定居目标,使游牧民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第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制度更加定型、基本保障更加可靠、体制机制更加完备、制度政策相互衔接、基金运行安全有效、管理服务高效便捷。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到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全面推进工伤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实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做好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继续实施金保工程,建设“智慧社保”。打造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等社保服务新方式,构建更加完整便民快捷的社保服务体系。

第二节 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本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乡统筹、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康复辅具、文化教育、家政服务、旅游休闲、金融保障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加大中心城市福利设施(机构)建设投入力度,科学布局和加快推进县市福利设施(机构)、社区养老信息平台建设步伐,推进社会福利向全社会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充分发挥福利机构保基本、兜底线功能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制定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断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推进养老服务向全社会老年人拓展。加快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提高孤残儿童社会福利水平,逐步建立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推进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创新社会福利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养老机构补贴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推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的社会化进程。

第三节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措施,建立起分工负责、相互衔接、协调实施,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科学动态调整机制,实施量化管理,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深入推进重特大病医疗救助,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强化分类施保,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落实特困人员供养经费,提高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加强和改进对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力度,维护救助对象合法权益。完善慈善事业管理体制和社会捐赠机制,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七章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提高艰苦边远地区职工工资收入。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第九篇 坚持重点扶持,打赢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战

第一章 重点扶持南疆四地州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维护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南疆四地州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改革开放、民族宗教、党的建设等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来谋划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发展重点,积极综合施策,举全区之力支持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第一节 加快构建南疆四地州特色产业体系

产业是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创新发展,坚持优势优先,坚持新型工业化方向,逐步改变农业为主的生产结构,构建南疆四地州特色产业体系。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打好绿色、生态、有机牌。适应市场供求形势变化,坚定不移稳粮、调棉、优果、兴畜。强化农林牧统筹协调发展,支持退减棉田改种优质牧草和青贮玉米,支持果园套苜蓿等饲料作物,以畜牧业提供的有机肥,确保南疆有机农业的品牌品质。加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鼓励户户养禽,倡导庭院畜牧业,形成具有贫困地区特点的畜牧业生产布局。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支持贫困户发展多元化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南疆四地州光照时间长的优势,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路子。

积极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充分用好中央和自治区特殊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建设好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喀什经济开发区和阿拉尔开发区、草湖产业园区等纺织园区,努力把纺织服装发展成南疆四地州的重要支柱产业。积极扶持发展手工地毯、艾德莱斯绸等民族特色手工业,维吾尔医医药、特色清真食品等特色产业。加强以昆仑山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加大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力度,让资源开发更多惠及当地。大力发展面向中西南亚和欧洲的出口加工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重视发展旅游业。坚持大企业引领带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吸引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投资南疆四地州。抓好喀什经济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建设,打造南疆四地州产业的“增长极”。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要求,加强产业集聚能力强的重点城镇建设。

第二节 加快南疆四地州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加快建设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彻底改变南疆四地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局面。加快库尔勒-格尔木铁路建设,早日开工和田-若羌-罗布泊铁路,尽快形成环塔里木铁路;加快推进中巴、中吉乌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墨玉-和田等高速公路以及国边防和口岸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新建或改扩建莎车机场、塔什库尔干机场、喀什机场、阿克苏机场,形成南疆空中通道。加快建设大喀什轨道交通。

加强卡拉贝利、阿尔塔什、于田吉音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尽早开工大石峡、玉龙喀什河水库等一批大型山区控制型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建设叶尔羌河、和田河等6条重点内陆河和5条重点灾害性河流防洪工程,完成喀什噶尔灌区等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

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加快建设阿克苏、喀什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实施北电南送工程,积极推进750千伏电网向南疆延伸,形成喀什-克州核心区环网和环塔里木环网。

加大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力度,重点支持农村连锁超市、乡镇大巴扎和县域批发市场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新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