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株洲十三五规划:建成湘东南部煤电能源基地 稳定火电煤气油等传统能源生产供应(全文)

2016-06-30 08:1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构建安全、便捷的内部交通运输出行体系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加快G356炎陵绕城段、G106醴陵绕城段等“五纵六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力争二级及其以上公路里程达2200公里以上。

旅游公路。进一步加快旅游交通建设,实施交通干线与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加快旅游交通连接线建设,着力增强旅游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与综合运输网络互联互通的旅游公路网络。

农村公路。打通断头路,加快农村公路联网成片。重点实施2500公里窄路加宽工程,力争公路等级率达99%以上。启动通村通组建设工程,加快农村招呼站建设,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100%。

安保及桥梁工程。全面加强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安全防护建设,实施安保工程3000公里。继续实施危桥改造工程,对通行量较大的渡口实行“渡改桥”。

专栏6 “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工程

第三篇 发展动力 坚持“四轮驱动”

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和投资拉动“四轮驱动”战略,平稳接续和有序转换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章 创新驱动 形成发展新引擎

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创新创业工程,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着力形成创新引领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第一节 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实施“八大重点研发专项”,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构建创新研发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瞄准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重点开展制造与工程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建立若干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集成式协同攻关。到2020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以上,全市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4%以上。

专栏7 八大重点研发专项

轨道交通科技专项。围绕实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创新发展工程的主要任务,加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从零部件配套到整车生产和维修服务的完整轨道交通产业链,促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向创造转型升级。

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围绕低碳、环保、节能、经济的发展方向,开展纯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管理系统、汽车电子等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建设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通用航空科技专项。围绕“航空发动机+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配套产业+衍生产业”的航空产业链,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专项,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通用航空整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航空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科技专项。重点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突破动力电池关键制备、结构整体化、超细晶硬质合金制备、工业陶瓷制备等关键技术,完善相关产业链条。

新能源科技专项。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光伏制造、新型节能装备。突破兆瓦级风电机组、导流罩、分布式光伏发电、高效工业锅炉(窑炉)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完善相关产业链条。

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专项。依托IGBT专业芯片核心技术优势和制造能力,延伸和拓展产品应用,巩固壮大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电子配套产业。全面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物联网和软件服务及信息消费业,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

现代农业科技专项。突破超级稻品种、“三低油菜”和油茶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和加工等关键技术,打造粮油品种、生产、加工及物流配送的绿色产业链;突破生猪、黄牛、特色家禽等品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打造良种繁育、健康养殖、肉食加工、物流及营销的健康养殖产业链;突破珍贵苗木、蔬果的品种选育、精准栽培、加工贮藏等关键技术,打造良种繁育、绿色种植、园艺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的高效园艺产业链。

“互联网+”科技专项。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和社会服务新模式,使“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建设梯次分布的创新研发平台。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中心),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国家、省级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重点布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减震降噪材料、中小航空发动机系统集成、抗病毒药物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国家、省级研发平台。积极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批市级研发平台。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5家以上,省级研发机构25家以上。全市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20个,省级创新平台达到100个,市级研发平台200个。

——培育创新型企业。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各项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统筹用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扶持、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服务购买、政策补贴等。引导企业建立研发费用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人员购买创新服务。到2020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3%以上。

——发挥协同创新效应。支持企业采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方式,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院士工作站、人才培养基地等建设;开展科技特派员行动,引导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示范区企业建立海外研究机构,推动我市产业技术水平由“跟随”向“赶超”、“引领”转变。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研究建立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搭建专利战略联盟,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

——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积极探索“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机制,引进国防科研机构和院校建立军民融合研发生产基地,推动一批高端军用技术创新成果向民用产品转移转化。发挥市内军工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装备、人才优势,在航空产业、电力电子、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布局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取得“民参军”资质认证,参与军用产品研发和应用,提升企业军民融合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导向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应用企业采用智能制造装备,提升制造水平。

——大力推进应用示范。围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关键环节,重点选择轨道交通、电力电子器件、生物医药、食品、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智能制造,着力用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改造提升一批中厚板焊接生产线/单元、无人化柔性焊接车间、无人化铸造车间、高端医药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生产系统。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

——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依托优势装备制造企业,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围绕集成创新、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发展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系统集成核心企业。支持中小企业立足现有基础,瞄准工具生产、工位机器人制造控制软件开发等方向,提升制造能力和产业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精、特、新”骨干企业。

——推动智能服务创新。大力发展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和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应用新型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创新装备产品的适时定位、远程监控、在线诊断等技术服务。大力培育发展个性化定制、远程运营维护等新模式新业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向具有系统总集成、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能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第二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培育壮大创业市场主体。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培育技能人才和技能创业人才,营造浓厚的技能创业氛围,鼓励扶持技能创业。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和专长,返乡投资创业。引导失地农民“离土不离乡”,在本地或所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或联合创办企业。

加快培育新兴业态。加大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纺织服装、食品、轻工、冶金、化工、建材、烟花等行业中的应用,形成“互联网+农业”、“制造业+互联网”等一批跨界融合新模式,培育和发展创意设计、互联网金融、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智能工业机器人、3D打印、现代物流、智慧产业等新兴业态,构建生态旅游、健康养老、远程教育、数字家庭、智慧社区、远程诊断等新的服务模式,打造长株潭新兴业态集聚洼地。

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利用园区、科研院校、企业等资源,打造以移动互联产业为主方向的众创空间,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方向的创新创业工场,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众创空间示范基地和创业创新集聚区,形成创业主体大众化、创业服务专业化、创业模式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新格局。各县市区产业工业园区按照发展定位,建立创业孵化器或创业苗圃,每年新建标准厂房的20%用于发展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中心等新型科技创新创业基地。

优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建立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引进一批创新创业辅导、投融资、风险担保等服务机构,推广“孵化+创投”等孵化方式,发挥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创业风险投资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创新创业服务,培育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建立项目库和组建专家志愿团,推行“线上线下”服务,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项目服务及全程指导。

培育和弘扬创客文化。发挥本市高校和职业院校资源的优势,扶持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的大学生“创客”群体,鼓励“创客”类社团的发展。开展“众创论坛”、“文化创客节”等活动,举办创业讲坛、创新创业大赛,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