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无锡市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西区、蓝天等燃机热电联产二期工程 推动风电、光伏等发展(全文)

2016-06-30 08:3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无锡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培育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企业集群。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鼓励和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增强其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能力。支持在锡应用型科研机构加快分类改革步伐,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形成新的创新骨干群体。吸引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来锡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引导外企建设研发中心,开展原创性研发活动。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瞄准现代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实施现代产业发展共性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整合创新资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增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基础性前沿性领域组织联合攻关,力争形成一批创新成果。推进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研制一批自主、安全、可控的高端装备。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牵头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在无锡实施。到2020年,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采用协同创新机制,在深化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向无锡集聚,加快发展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水污染控制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在科技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成果熟化和工程化等中试孵化基地。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服务体系。选择一批能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市场前景好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先进适宜技术在民生领域转化应用。

拓展国内外科技合作空间。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吸纳全球创新资源,形成深度整合的开放创新格局。深化与国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健全国际科技交流机制,重点深化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以色列生-BDO、德国马普学会、西班牙工业技术发展中心(CDTI)、俄罗斯圣彼德堡国立技术大学、欧洲商业与创新中心联盟(EBM)等合作。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承担和组织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鼓励企业到海外建立、收购研发机构,实现设计、研发环节的国际化。

第三节    营造促进科技创新良好环境

完善政府科技管理机制。推进政府科技管理重点转向制定完善规划和政策、优化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服务,建立健全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强化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检查评估、动态调整和科研成果评价及责任追究机制。深化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加强科研项目分类管理,调整科技资金由政府主导的发放方式,探索建立通过设置银政企合作贴息、科技保险方式,强化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全面实行信用承诺(信用报告)和信用审查制度,基本建成市(县)区级联动的科技信用信息平台。

建立激发创新的利益导向和市场竞争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创新劳动与利益收入对接等“四个对接”。支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制定实施定向的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增强政策稳定性和透明度,消除影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各种障碍,形成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和可预期的投资回报机制。落实和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健全创新服务体系。部署建设特色明显、支撑作用强、具有影响力的重点科技设施,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实验室落户无锡。积极建设并充分发挥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生物疫苗及检测诊断公共服务平台、宜兴环境医院等重大科技平台的作用,提升科技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以“首投”、“首贷”、“首保”为重点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韩(无锡)科技金融服务合作区、无锡海峡两岸金融与科技合作试验区功能,加快推进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信贷投入。积极构建网络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公共技术转移平台,探索建立全市技术转让网络组织或技术转移联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推进专利池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服务网。

专栏  科技创新七大工程

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工程: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

产业技术提升工程:围绕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培育和推广新产品。

平台载体提升工程:提升科技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型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

创新合作交流工程:推进国际创新合作交流,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深化区域创新交流合作,加快促进创新主体“引进来”和“走出去”。

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工程: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健全产学研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能力,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科技惠民工程:在农业科技、民生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建设一批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工程。

第四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落实全民创业工程,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积极培育各类创业主体,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机制。健全创业项目征集和评选机制,每年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筛选和吸引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落户无锡。推动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开发适合农民需求的创业项目,鼓励更多的农民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完善创业导师制度,构建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培育孵化体系。加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宣传,普及新理念,形成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推动创新的浓厚创业文化氛围。

推动“四众”支撑平台建设。通过众创[3]、众包[4]、众扶[5]、众筹[6]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开展“众创空间”示范工程,整合利用政府与社会资源,支持3S创业咖啡馆、5C创客等新型孵化服务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和科创载体中建设一批创客孵化型、专业服务型、投资促进型、培训辅导型、媒体延伸型的众创空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无锡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