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无锡市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西区、蓝天等燃机热电联产二期工程 推动风电、光伏等发展(全文)

2016-06-30 08:3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无锡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利用市场化机制,积极形成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创业环境“五位一体”的工作新格局。优化人力、资本、技术、管理要素配置,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清理妨碍创业的制度规定,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增强激励创业的制度供给。全面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开辟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面向创业起步阶段的创业投融资机制,重点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支持初次创业人群和处于初创阶段企业。建立和完善创业创新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孵化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服务。

第五节    推动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全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促进人才发展市场化、本土化、国际化、法治化,在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新型技能人才、宣传文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全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培养引进新兴产业创业领军人才、产业升级创新领军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先进制造技能领军人才、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人才、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大海外招才引智力度,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锡创新创业。支持在锡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吸引和选聘海外科研人员。建立新型企业家培育机制,深入实施“基业长青”工程、“星火燎原”计划,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到2020年,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8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超过13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36万人。

深化拓展“人才强企”工程。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导向作用,整合国内与国际资源,更好地发挥企业在引才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柔性引才,支持企业引进创新人才、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集聚高层次专门人才。鼓励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人才合作培养和科技项目合作平台,加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开发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双引”,继续总结推广“一镇一院一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一批汇智产业研究院。依托无锡职业教育优势,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养形成一支素质和技能“双高”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系和公共人才服务体系,形成创新创业人才来得了、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的良好氛围,把无锡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人才高地。健全人才流动、培养、使用和考核评价机制,对从事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在精神激励、职称评定、科研奖励、人才计划选拔等方面予以倾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打通人才流动、使用的体制机制壁垒,推进人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确立人才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导向,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推进无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打造一批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与国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际人才合作与竞争。

第五章    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新趋势,优化发展空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把无锡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

第一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推进完善“四沿”产业布局。坚持生态优先和分类推进,注重发挥比较优势,鼓励引导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有效整合,优化沿江、沿路、沿湖、沿河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产业发展相对集中集约、产城互动融合良好的空间布局。优化沿江基础高新产业发展。以江阴长江岸线整合为重点,加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港口合作,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和港口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江阴产业集聚辐射力。优化沿路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向京沪、沪宁、宁杭、沿江、锡宜、锡通等高速公路沿线地区优化集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纺织、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机车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无锡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优化沿湖绿色产业发展。突出环太湖地区的山水自然优势,依托滨湖、宜兴南部山区优越的生态资源,重点发展旅游休闲、金融商务、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城市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优化沿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中国大运河(无锡段)世界文化遗产效应,沿运河地区重点彰显运河文化底蕴和江南水乡特色,加快建设无锡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提升发展文化旅游、商贸商务等产业,促进文化保护开发与旅游商贸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梁溪区优化发展的新引擎。

第二节    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顺应当代制造业技术和管理发展趋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能源机车、新材料、高端纺织及服装等先进制造业,力争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上取得重要突破,促进“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升级,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依托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制造业相对集聚的优势,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加快惠山工业转型集聚区、宜兴产业转型集聚区等重点园区建设,培育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围绕产品功能升级,创新商业模式,由单一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及服务转变,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实施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机制,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行动计划,引导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对生产经营环节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在机械、纺织、电子信息、特色冶金等传统优势制造业领域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建设工业云平台,实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培育发展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打造智能车间(工厂)和柔性制造单元,着力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物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形成一批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和国际化信息技术企业,把无锡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到2020年,省级两化融合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达到40家。

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深化“千企技改”行动,引导传统制造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围绕品种质量、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实现内涵式发展。增强技术改造支撑能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围绕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组织重点领域攻关,提高先进技术装备研制能力。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化办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淘汰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淘汰的工艺、产品和装备,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扩大质量、品牌和标准影响力。按照质量立市、品牌立业、标准立规的要求,实施产品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普及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倡导“无锡品质”。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建立健全质量品牌管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无锡制造整体形象。加大标准引领力度,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或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专栏  智能车间(工厂)建设九大重点领域

企业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车间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配送实现自动化,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车间环境实现智能监控,资源能源消耗实现智能监控,设计开发与生产实现联动协同,售后服务实现智能化。

第三节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立足无锡产业基础和优势,密切跟踪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突出先导性,编制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规划,聚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石墨烯、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领域,做精做优做特做实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创新化”,重点打造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国家)智能交通产业园、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中船海洋探测技术(无锡)产业园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业环境好的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整体提升。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通过政企合作共建、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信息惠民等若干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方式转变,助推新兴产业企业产品开拓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运作机制,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完善配套政策、规范服务流程,引进培育产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金融服务机构,推行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更多骨干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及战略新兴板挂牌上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无锡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