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南宁市十三五:重点建设500MW风电项目、400MW光伏发电项目

2016-06-30 11:0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重点能源项目火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篇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补短板、强优势、显特色”,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着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加快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十一章做大做强现代工业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3个千亿元产业,扶持壮大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工业布局,进一步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基本建成面向西南中南、辐射东南亚的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期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6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以上。

第一节 突出发展主导产业

突出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个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新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电子信息产业。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南宁北斗产业园等规划建设,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江南工业园区、高新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新型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网络设备、移动终端、平板显示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研发制造,吸引配套企业发展电镀、包装等产业。整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资源,加快云存储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网络支付等新一代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动产业化应用。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新兴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设备、农业机械等成套设备制造业。加强高新技术转化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以先进电子设备和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机器人制造、航空航天装备、智能电力装备、轨道车辆等重点领域,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集成化、成套化水平。

生物医药产业。以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平台,重点发展中药民族药、中药饮片、生物技术药物,积极开发现代中药新品种和半合成药物,开发各类功能保健品,发展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医疗设备,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第二节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和重点特色园区,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拳头产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扩大、创新能力提升,成为工业新的增长点。

新材料产业。依托我市人才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航空及轨道交通用铝合金型材、汽车用铝合金、建筑铝合金型材等铝基新材料。积极引进和发展石墨烯产业和技术。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陶瓷材料、锑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粉体材料等。

新能源产业。以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新能源壮大发展,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风能、地热能应用产业,加快推进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武鸣生物燃气生产基地建设。

节能环保产业。以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为方向,重点发展污染物处理处置、高效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加快研究开发节能环保新装备新产品,着力打造南宁生态产业园,加快推进南宁循环经济产业园(静脉产业园)建设。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壮大现有项目加快发展,以“整车带动配套、配套吸引整车”的发展思路,打造集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检测、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第三节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以绿色发展倒逼转型升级,优化提升食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

食品加工产业。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改造提升制糖业,以及肉禽、烟草、粮油、果蔬、木薯、水产品等加工业,做强做大休闲糖果制造业、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冷饮及冷冻食品制造业、乳制品制造业、保健食品制造业等食品制造业,打造区域性先进食品加工业基地,将食品工业发展为我市首个千亿元产业。

化工产业。推动化工业从生产初级化工原料向规模化生产高端化工产品转变,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分离技术、绿色化学技术等与传统化工相融合,积极开发高性能、专用性强、绿色环保的精细化工产品,做大做强农药、高档变性淀粉、食品添加剂、新型建筑防水和密封材料、新型绝热隔音材料等化工产业。

建材工业。加快建材产品及技术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新型水泥和水泥制品、玻璃深加工产品、建筑卫生陶瓷、化学建材、新型墙体材料以及轻型合金材料,积极支持开发轨道、桥梁、隧道、公路、管涵等重大基础设施专用材料、绿色新型建材。

第四节 优化工业产业布局

实施园区经济倍增跨越计划,以园区为载体,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按照整合资源、错位发展、打造品牌的要求,规范产业选择与引入,加快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延伸产业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构建“3+4+N”工业空间体系,支持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完善配套设施和产业转型升级,严格准入门槛,通过联营、托管等方式对县(区)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成为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主要载体。发挥新兴产业园、江南工业园区、六景工业园区、黎塘工业园区产业基础较好、发展空间大的优势,促进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高地。支持县(区)工业园区专业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重点能源项目查看更多>火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