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聚焦】低成本优势丧失 中国呼唤工业4.0

2016-07-06 14:56来源:物联传媒关键词:工业4.0能源互联网制造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波士顿咨询公司之前的研究表明巴西工资的高增长和生产率的低增长是巴西人才短缺、投资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和体制复杂而低效的主要原因。(见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巴西正面临生产率的挑战》,2013年1月)。工业用电成本翻倍和天然气成本接近60%的增长也削弱了巴西的成本竞争力。由于上述因素,在我们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中,巴西与意大利和比利时并列“最不具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经济体”第四位,排名在澳大利亚、瑞士和法国前面。

十年前,波兰是欧洲最具成本竞争力的经济体,现在它相比周边经济体仍然有优势。例如:波兰的制造业成本相比德国低20%,不过比起2004年的比例23%优势有所减少。另外,由于高能源成本和工资上涨,波兰失去了相对全球某些最强大竞争对手的优势。波兰的生产率从2004年到2014年适度增长了大约38%,但由此产生的优势被货币增值抵消了。

继续削弱

十年前,大部分西欧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相对较高。如今,西欧某些经济体的成本竞争力更不如前。比利时相对美国的平均制造成本上升了7%,瑞典8%,法国、意大利和瑞士10%,澳大利亚21%(见图7)。

注:该指数只反映四类直接生产成本。原材料投入和机器工具折旧等其他成本不另作区分。成本结构在根据所有产业加权平均计算。

1.从2004年到2014年指数中的比例变化取四舍五入。

2.已根据生产率调整。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包括:能源成本上升、货币升值、生产率增长乏力。2004年以来,上述六个西欧经济体的电力成本平均上升了59%,天然气成本上升了94%。这些经济体的平均工资涨幅高于美国大约10%,而生产率增长低于美国大约10%。例如,澳大利亚的平均工资从2004年到2014年上涨了48%,而劳动生产率几乎没有增长。(见旁注“澳大利亚:进一步失去竞争力”)

为了说明这些进一步失去竞争力的经济体中生产率增长有多乏力,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比较:从2004年到2014年,韩国单个制造业工人的平均产量增加56%,同一时期意大利单个制造业工人的平均产量减少6%。意大利的情况与其邻国奥地利也形成鲜明对比,奥地利单个制造业工人的平均产量自2004年以来增加了大约24%。尽管奥地利是我们竞争力指数的25个经济体中平均工资第六高的经济体,它的相对成本竞争力在过去十年却没有大幅下降,因为生产率的提高抵消了工资的上涨。

在大部分竞争力继续削弱的经济体中,灵活性较低的劳动力市场也是造成根据生产率调整后劳动力成本很高的原因。法国是另一个在生产率增长方面落后的经济体,从2004年到2014年,法国单个工人平均产量比美国低14%。部分原因是法国在我们指数包括的25个主要出口经济体中劳动法规是最严苛的,例如:法定工作日平均每天工作不超过7小时,雇主必须为工人提供30天的带薪年假,严禁夜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业4.0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制造业查看更多>